榮縣河口鎮(zhèn)高嘴山村,距縣城34公里,13個農(nóng)業(yè)合作社、總人口1281人,耕地面積1418畝。2014年被識別為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貧困人口182人,2017年脫貧摘帽。
圖:村委一角
建陣地凝人心 基建迎來大會戰(zhàn)
血染的黨旗在飄揚,鮮紅的國旗在招展,25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匯聚智慧,1100平方米的院壩迎來當家作主的村民,黨和政府的聲音從這里傳達,全村發(fā)展大計在這里民主決策,黨員群眾的心在這里凝集成一股繩,這就是2016年爭取項目資金60多萬元建成的村委陣地。村委陣地建設,濃縮著高嘴山村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大會戰(zhàn)厚厚的史頁。
圖:生產(chǎn)道路
一條蜿蜒平坦的水泥路,長4.5公里寬4.5米,一頭連接著河口場鎮(zhèn),一頭牽手高嘴山村百姓的出行,2016年9月16日建成通車那天,多少老百姓走出家門踏上這條穿果林饒?zhí)镆暗摹案咚俾贰备吆簟巴ㄜ嚴病?!吶喊聲中流露出高嘴山村幾代人幾多期盼幾多感慨,因為脫貧攻堅讓夢想成為現(xiàn)實,總投資190萬元。隨后,爭取項目資金260萬元,新建3.5米寬生產(chǎn)道路10公里,將1至13組無縫串聯(lián)在一起,同時新建成便民路2公里,讓70多戶建檔貧困戶出門從此不臟鞋。
這是縮影,這是剪輯,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大戲。2017年,爭取項目資金560多萬元,在村內(nèi)3個生產(chǎn)組實施了“坡改梯”項目,600畝小土變梯土,蓄水池山上建,灌溉渠土邊繞,水泥路腳下伸,站在高高的山崗眺望,層層梯土上云間,綠綠“草坪”(花生、柑橘苗)醉人間,這是高嘴山村人祖祖輩輩沒看到過的人造“奇觀”。
圖:坡改梯項目實施區(qū)
整治山坪塘22口,實施深水打井200多口,有效地解決了飲水和生產(chǎn)用水;實施燃氣工程,讓5公里外的天然氣安進了高嘴村,100余戶村民用上了干凈的燃氣。
基礎建設大會戰(zhàn),在高嘴山村史無前例;1000多萬元的巨額投資,高嘴山村人民想都沒想過。
因地制宜做產(chǎn)業(yè) 脫貧增收強后勁
綠色掩映的田野,花果飄香的山坡,那是高嘴山村脫貧產(chǎn)業(yè)柑橘林。1600畝優(yōu)質(zhì)柑橘園背后,是建檔貧困戶的錢袋子,是百姓的“綠色銀行”,2020年豐產(chǎn)后近1000萬斤柑橘,將兌換成2000萬元的產(chǎn)值。還有那“后補”的100畝核桃,它將成為高嘴山村的另類特色干果。發(fā)展的背后,有財政資金13萬元的“誘導”支持,更有村民的自發(fā)行動。
圖:新建的凍庫
為了解決柑橘錯峰銷售增加效益問題,2018年,高嘴山村利用村產(chǎn)業(yè)扶貧基金40萬元新建180平方米的凍庫3個,2020年春季儲存柑橘14萬多斤獲得增值效益10多萬元。凍庫出租,還讓村集體經(jīng)濟每年增收1.5萬元。
2組47歲的建檔貧困戶黃六媛,上有80多歲失明的奶奶,下有患精神病的弟弟,但她靠勤勞栽種14畝柑橘、套種4畝辣椒以及雞鴨鵝魚“全面開花”的種養(yǎng),不僅脫貧摘帽,而且還與本村38戶村民在村委駐地旁同選一址修建了近120平方方的套房,干凈衛(wèi)生的家里,冰箱、洗衣機、彩電應有盡有,煮飯還用上了天然氣。黃六媛勤勞脫貧改面貌,僅是全村73戶建檔貧困戶靠發(fā)展種養(yǎng)脫貧的縮影。在38戶集中建房的村民中,建檔貧困戶就有8戶,脫貧路上一個不能少,在高嘴山村得到見證,歷時7年的脫貧戰(zhàn)役,3戶建檔貧困戶實施易地搬遷建房,41戶建檔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
圖:新建的水池
前人走過的泥濘路,今天變成了蜿蜒平坦脫貧路;前人開墾過的荒山,今天變成了綠色“金山”;人在變,志在變,脫貧勵志脫陋習,美好的未來正向高嘴山村人民迎面而來。7年脫貧攻堅,舊貌換新顏,高嘴山村人民用勤勞書寫了“神氣”故事。(余美霖 特約記者 蔣兵)
編輯:冉華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