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村,距鎮(zhèn)政府1.2公里,幅員面積6.7平方公里,15個農(nóng)業(yè)社、總?cè)丝?900余人,有建檔立卡戶73戶196人。2018年底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順利摘帽。
啃下硬骨頭修通脫貧路
脫貧先修路,似乎各村都一樣,但古文村有點不一樣。因為距離場鎮(zhèn)只有1.5公里,區(qū)位優(yōu)勢大,但讓全村人民吃苦最多的,莫過于走不動、跑不通的四面爛路“圍攻”。
有兩個事例不能忘,那是2019年夏季,一個小伙子身穿白襯衣騎上摩托車,搭載辣椒趕集銷售,不料途中遇到一個大水坑,連人帶車陷入其中,站起身來成泥人,村副主任陳永志見后暗自流淚;往前一年,也是一個夏季的雨天,一名50歲上下的男子,騎著摩托途經(jīng)村內(nèi)3組道路,一不小心跌進路中“陷阱”,衣服全打濕,搭載的大米全弄臟,好不容易爬起來的男子生氣地自言“老子不要了(大米)”。此情此景讓干部群眾記憶猶新。走路穿膠靴,貨車靠人推,小車繞道行,不言而喻,村組道路的泥濘可想而知。
要脫貧,路必建。在幫扶單位及鎮(zhèn)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爭取下,160余萬元的項目資金終于來到古文村,就在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的6月,村內(nèi)最糟糕的兩段近2公路村道澆筑成了4.5米寬的水泥路,也就在同月的最后一天,途經(jīng)村委陣地門前那條“河合”瀝青路也完成澆筑,啃下硬骨頭,了卻百姓心愿,決勝之時迎來“雙喜臨門”。
言必信、行必果。脫貧攻堅6年,古文村積極爭取財政扶貧資金近400萬元,先后硬化4.5米寬的村道近6公里;鋪筑碎石鋪組道近5公里,全村道路總里程達到34公里。通過打通斷頭路形成了環(huán)線路網(wǎng)。
道路的逐步改善,推動著住房的改造。9戶建檔貧困戶實施了易地搬遷建房, 57戶建檔貧困戶的危房相繼得到加固維修改造;另有200多戶村民拆舊房建新房,棟棟洋房掩映在綠色的田野。一件件看得見的脫貧實事,寫在古文村的脫貧史料里。脫貧攻堅6年,努力拼搏書寫了成功故事。
建好村陣地抓實種養(yǎng)業(y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四合院式的村委陣地,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這里是古文村“核磁場”“會客廳”,250平方米的村委陣地和1000多平方米的村民廣場,是2018年爭取項目資金65萬元修建的“1+6”黨群服務(wù)中心。如今,黨員大會在這里召開,黨員活動在這里舉行,“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嘹亮的歌聲在這里唱響,村民大會在這里一次又一次召開,全村發(fā)展的大事、涉及民生的“小事”在這里敲定,每當夜幕降臨,還有一群跳廣場舞的村民。
走出村委陣地,極目遠望,綠意蔥蘢,有主打產(chǎn)業(yè)1700畝優(yōu)質(zhì)柑橘,有配套產(chǎn)業(yè)200多畝桑園,有短平快產(chǎn)業(yè)蔬菜1000余畝,有糧食作物水稻1200畝,這層層綠浪,是脫貧增收的希望。連續(xù)5年的引導,柑橘栽種面積新增700多畝,改良老品種200多畝,預計2020年總產(chǎn)量達到700萬斤,實現(xiàn)產(chǎn)值1000萬元;1000畝當年見效的蔬菜,每年為村民實現(xiàn)產(chǎn)值近400萬元;多年穩(wěn)定的200多畝桑園,每年近600張創(chuàng)收約150萬元;穩(wěn)定的糧食生產(chǎn),讓村民糧倉有存糧。年出欄700頭生豬、600只山羊,是農(nóng)民副業(yè)的一筆可觀收益。常年700人的外出務(wù)工隊伍,通過勤勞的雙手,掙回2000多萬元的純收入,極大的支撐著全村的收入指標。6年脫貧攻堅,這樣的成績單,讓人振幅更讓人動容。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明天,古文村人民將以只爭朝夕的斗志,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余美霖 特約記者 蔣兵)
編輯:冉華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