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宋姿熠 周姝
一井一天車,一城一盛景。自貢歷史上曾開鑿了13000多口鹽井,高聳入云、如林密布的天車,構成了自貢鹽場獨特地標景觀,成為千年鹽都重要的文化標志。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流井位于自貢市貢井區(qū)天池山東麓艾葉鎮(zhèn)竹林村五皇廟坡下,始鑿于清咸豐七年(1857年),完鉆于1893年,當時井深633.85米,后幾經加深,終孔井深1365.48米,井徑114毫米。


1960年,鳳凰壩自二井鉆出了天然氣,金流井的氣不但沒有減少,相反井中氣泡更急更大。地質部門斷定這種現象屬于兩井同一個脈氣地段,一定深藏大氣。于是,又組織力量用了3年時間,在原來井深的基礎上加深了731.23米,井徑15.8厘米,并在88.89米深的地方,下入21.7厘米直徑的鋼管做護巖管。此舉終于引出了大量天然氣,日產氣20000多立方米、鹵水20標立方米。




金流井歷經百余年風風雨雨,興衰榮辱?,F存高38.15米六腳木質天車、地炮臺、機車房、過江房等。位居自貢市現有天車中第二高度。金流井采用提撈式取鹵采氣,原氣鹵同產,現只采氣,仍可日產2000立方米,所產天然氣并入供氣管網供給工廠、民用。
編輯:張馳
責任編輯:彭彥彰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