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黃鴻
人物小傳
王方定,1928年12月21日出生于遼寧沈陽,籍貫四川自貢,核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3年,王方定從四川化工學院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開始從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學工作,研制了用于引發(fā)原子彈鏈式核反應的中子源材料;1964年,赴青海負責原子彈研制中的放射化學工作,對核爆炸進行監(jiān)測;1978年,回到北京后在核工業(yè)部軍工局工作;1979年,調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后轉向放射化學的基礎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被遴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羅布泊傳來一聲驚天轟鳴,天空騰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
王方定,負責研制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引爆中子源,參加創(chuàng)建了核試驗的放射化學診斷方法,并多次用于實踐,如裂變燃耗的診斷方法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開展了多價態(tài)裂變產物化學狀態(tài)和自發(fā)裂變電荷分布的研究,為我國核工業(yè)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立志用科技強國
王方定出生于沈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王道周是一名軍事工業(yè)家,曾留學日本攻讀火藥學專業(yè)。受家庭熏陶,王方定自幼熱愛科學,萌生了科技強國的志向。
“九一八”事變后,年僅三歲的王方定隨家人逃亡上海。然而,生活剛穩(wěn)定,淞滬會戰(zhàn)卻又打響,王方定再次遷居南京,并就讀南京實驗小學。
自1931年至1937年,王方定隨家人從東北到西南歷經艱辛,國家備受欺凌讓他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立志用畢生努力為祖國強盛而奮斗。
此后,王方定在重慶南開中學和自貢蜀光中學完成了中學學業(yè)。1948年,王方定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電信管理系,當年底,交通大學醞釀遷校臺灣,王方定毅然返回四川,擔任了小學教員。
在任教員期間,王方定仍堅持刻苦學習,終于1950年考入重慶大學化工系。1952年,國家調整高等院校院系,王方定所在的化工系并入新組建的四川化學工業(yè)學院。在校期間,他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畢業(yè)后,王方定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參與原子彈研制
在近代物理研究所期間,王方定堅持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當我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時,錢三強希望王方定參與,詳細說明了今后的工作內容,并征求他的意見。聽完錢三強的介紹,王方定毫不猶疑地同意了,他說,這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
當時,實驗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的人員和工作都以實習的名義開展,采購了圖書和器材后,為盡可能接近核爆炸的工作,王方定被安排做核爆炸監(jiān)測偵察。成功的航測核偵察使王方定接觸了核試驗的有關信息,同時,為國家提供了核監(jiān)測數據。
空中偵察任務移交后,王方定按照錢三強安排的任務開展工作。1958年,王方定開始按照相關要求,選定幾個裂變產物核素分工建立化學分離、分析流程和射線測量裝置,并分離出來幾個元素。次年,王方定在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的接見。
1959年,蘇方駐華專家撤走后,黨中央及時作出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的決定。次年,百余位專家先后調來,研制核武器的具體項目紛紛啟動,王方定受命研制原子彈中用于點火的中子源部件。
當時,沒有現代化的放化實驗室,王方定只好利用廢工棚做實驗室,就這樣,他大膽摸索,窮干苦干,邊干邊學。當年底,根據錢三強的建議,王定方在工棚里開始了提取釙的化學實驗,接著又開展了氚和氫化鈾的試制工作。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王方定和同事設計制造了專用的密封室,氣體凈化循環(huán)使用系統(tǒng)及氣體分析方法,并于1961年7月合成了所需材料,該材料用于點火中子源獲得成功。
診斷核爆炸試驗
核爆炸的放射化學診斷旨在測定核爆炸試驗的裂變、聚變威力和核爆炸過程中中子行為。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放射樣品送到王方定面前時,他立即投入工作,對樣品進行分析和實驗,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下,順利提出了放射化學診斷報告。此后,王方定又陸續(xù)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顆空投原子彈、第一顆裝有熱核材料的加強型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原理實驗等多次核試驗的放射化學診斷。
1967年6月,我國進行了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從這次爆炸產生的蘑菇云中采集的塵埃和氣體樣品送到實驗室后,劑量監(jiān)測人員發(fā)現,放化實驗室里氣體的放射性劑量超標數百倍。王方定知悉后,迅速穿好防護服,開始了緊張的工作,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表明: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大獲成功。
此后數年,王方定參加了十次核爆炸放射化學分析測定工作,用放射化學方法研究了核爆炸的殘留物,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等核試驗進行了放射化學診斷,參加了核試驗的放射化學診斷方法,他先后建立了多種分析方案,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發(fā)明獎。
1978年,王方定回到北京,在核工業(yè)部軍工局工作。次年,調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后,轉向放射化學的基礎研究,指導自發(fā)裂變過程引起的化學反應及電荷分布研究,同時,兼任核工業(yè)研究生部教授和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至1997年,被遴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馬莉莎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