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縣最邊遠的山村,有一所學校叫“榮縣觀山鎮(zhèn)復興小學?!?,這片淳樸的山村沃土有著一群“女兒花”,9名活力四射的年輕女教師,用熱血鑄事業(yè),用滿情熱情書寫教育為民的時代擔當?!叭恕眿D女節(jié)之際,記者走進這群“女兒花”,用鏡頭記錄她們工作生活的苦與樂。?

“英語仙子”汪艷琳
一副眼鏡,一頭齊肩的秀發(fā),文靜端莊。汪艷琳今年36歲,從事英語教學,她是這群姐姐中“花期”最長的,因為,她在這個學校已經綻放11載了。

從阿壩師專畢業(yè)后就考入復興小學校的汪艷琳剛25歲,11年過去,她已為人母。丈夫在樂山一家醫(yī)院上班,6歲的孩子沒人照顧,這學期開校后就寄宿在樂山當地一所學校。“我在異地他鄉(xiāng)教留守兒童,而我家的孩子也成為留守兒童寄宿在當地學校?!蓖羝G琳取下眼鏡,輕輕擦了一下眼角的淚花。
“我要對眼前的山里娃說,努力一定會實現夢想;我要對這里的姐妹們說,播下汗水一定會成就事業(yè)。”汪艷琳說,我喜歡這里的孩子,這里的孩子也離不開我。
魅力四射伍峻林
一身正裝,一臉微笑,和她的名字一樣,透射出男兒的朝氣,散發(fā)出女性的魅力。伍峻林,今年35歲,中共黨員,她不僅是該校的副校長,而且還是從事主科數學教學的老師。時光匆匆,轉眼間,她到這里已經8年了。從當初25歲的大姑娘,現已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雖然這里邊遠,雖然丈夫經商無人照顧孩子,但她執(zhí)著三尺講臺的初心從未沒變。

她說,剛來這里時,條件差不適應,校園的操場是泥巴的,廁所是臨時搭建的棚,宿舍是破舊的房屋,洗澡靠鐵鍋燒水,教學設備奇缺。而如今,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設施齊全的宿舍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硬件條件大改善,這一切都在我的見證中“演變”。
伍峻林說,目前全校只有70多個學生,雖然學生少,但我們追求教學質量的一點沒松勁。前些年,這里的教師老齡化,教學水平往往全縣墊底,而這些年來,隨著這群年輕的姑娘們走進校園,教學水平一年一個樣,有的學科成績還名列全縣前茅。這些都與大家一腔熱血扎根山村教學的初心分不開。
風風火火張苡琳
一頭短發(fā),一張快嘴,一串笑語,干事風風火火。今年28歲的張苡琳2014年大學畢業(yè)后就考到這里,擔任音樂教師。8年光陰,她在這里找到了愛情,找到了幸福,也找到了她快樂的事業(yè),如今是該校的工會主席。

張苡琳是樂山人,8年前來到這里時還是一個連打雷都害怕的小姑娘。8年的邊遠校園執(zhí)教,她在艱苦環(huán)境中得到歷練,在與山里孩子共同學習中結下深厚友情,她和丈夫在同一個學校執(zhí)教,兩個孩子一個兩歲半,一個7個多月,“全托”給父母,夫妻雙雙安心執(zhí)教在校園。
“顧了自己的孩子,就顧不了我的學生,我是黨員,我懂得責任和擔當。在我的心中,校園就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家,我更愛我家里的孩子們。未來,我還要繼續(xù)堅持這份事業(yè),讓這群山里的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去放飛自己的夢想?!睆堒恿照f。
滿腔熱忱張慶麟
開口就笑,見人一聲問好,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她不僅在給孩子傳授知識,更讓孩子在成長中懂得做事先做人、為人德為先的道理。這就是29歲的張慶麟,中共黨員,入職5年,她在這里執(zhí)教主科語文,也是班主任,兼教音樂、美術、勞動、安全等。校領導說,張慶麟帶的學生,性格開朗、勤于動手,這與她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張慶麟說,我沒成家,經濟壓力小,所以會自己掏錢買東西,組織本班同學和家長一起開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社團活動,比如春季的元宵湯圓、夏天的水果沙拉、中秋節(jié)的火鍋、還有集體生日活動等等,不僅增強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增強了孩子與家長的團結協作能力。
“大地賜予的厚禮,是那家鄉(xiāng)的紅橘……”她與孩子們一起唱響家鄉(xiāng)的贊歌;“掌聲雷動、歡天喜地”,教室里,她和同學們甩起快板,用表演的形式熟記成語?!拔疫x擇了教師職業(yè),我就要在三尺講臺像春蠶吐絲;我選擇了山村校園,我就要扎根在這希望的土地;和山里娃在一起,我今生無悔。”張慶麟說。?
扎根山村是我們的選擇
今年30歲的湯瑤,廣安人,中共黨員,到這里執(zhí)教主科語文快8年了,丈夫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當兵服役,兩地分居,1歲的幼兒托付給遠在老家的媽媽,想孩子的時候只能通過視頻給孩子一個吻,她從來沒以任何借口請假耽誤一節(jié)課。

32歲的肖燕,資陽人,到這里執(zhí)教7年多,丈夫在吉林某部服役,3歲多的孩子寄托給母親,獨自一人扎根邊遠校園,但她口中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27歲的藏族姑娘楊潔,來自康定,來到這里5年了。她說,責任所在,從不習慣到習慣,從陌生到融入,對這校園、這里的孩子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雖然丈夫在康定做特警,夫妻分居,但沒有向組織提出調動。孩子剛滿7個月,休完產假依依不舍離開孩子時,淚花模糊了雙眼。她想念孩子,更想念她面前這群渴望知識的學生。

葛練,今年27歲,宜賓興文縣人,入職4年,是目前最后一個到該校的“金花”,執(zhí)教語文、美術。她以校為家,以學生為“友”,把人生最絢麗的畫卷定格在山村校園,用辛勤的汗水為畫卷添彩。
采訪時,該校還有一朵“女兒花”宋燕,正在產假。(余欣 蔣兵)
編輯:馬莉莎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