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陳凡逸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已于1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次將家庭教育上升到法律層面,在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xié)同、法律責任等方面對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進行了全方位規(guī)定。
家庭教育由傳統(tǒng)“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后,家長如何勝任“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一角色?學校如何與家長有效互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相關部門如何深入宣傳貫徹《家庭教育促進法》,切實發(fā)揮好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作用,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升家庭幸福指數(shù)?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家長、學校和相關部門。

“《家庭教育促進法》告訴了我怎樣帶娃才是最科學的?!奔易∥沂凶粤骶畢^(qū)五星街高山井社區(qū)的家長張春告訴記者,孩子今年上六年級,即將面臨升學,如何教育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壓力,一直是她在探究的問題。在她看來,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在教育孩子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將家庭教育定義為家長對未成年人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具體聚焦到立德樹人上,而不是寬泛地指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的影響。清明節(jié)期間,我們就帶孩子去了盧德銘故居,追隨先輩的紅色足跡,探尋他們的‘覺醒年代’。”張春說。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在家的時間變長,更需要家長發(fā)揮正確的引導與教育作用,讓家庭教育更有溫度?!斑^去一直認為學生就應該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評價反映在試卷上,給孩子報了不少課后輔導班,也讓親子關系變得緊張?!睂W生家長陳代麗說,通過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讓她認識到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只有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成才觀,才能以多元的評價角度為孩子搭建更全面的成長平臺。為此,她將《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相關理念滲透在與孩子平常相處的點滴中,讓孩子形成一個真正能追求幸福人生的遠景目標,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心態(tài)。

“鄉(xiāng)鎮(zhèn)學校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的陪伴相對較少?!都彝ソ逃龠M法》的出臺將提升鄉(xiāng)鎮(zhèn)家長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視度,更好促進孩子成長?!弊鳛橐幻l(xiāng)鎮(zhèn)教師,貢井區(qū)成佳中學校教師雷露見過不少留守兒童的成長困境。她說,《家庭教育促進法》讓孩子健康成長有了更多保障。在今后工作中,她將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工作中找準切入點,協(xié)同各方力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匯東實驗學校家校社共育經驗曾在中國家長大會做交流分享,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钡??!敖逃皇枪聧u,而是環(huán)島。《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為學校更有力推進‘鹽都未來工程’,深化家校社三位一體教育格局提供了契機?!?020年度中國家長教育“金推手”獎獲得者、該學校校長周德華談道,學校通過家庭教育指導課等方式向廣大家長宣傳正確教育觀、人才觀,并積極爭取團委、教體、關工委等職能部門支持,實現(xiàn)資源共享、活動共建、體驗相融,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近年來,學校開展共建課800余節(jié)、親子活動6萬余人次,與法院、檢察院、特警中隊等10余個職能部門開展法治講座、聯(lián)合演出60余場次。
沿灘區(qū)興隆鎮(zhèn)中心小學校在家校共育中積極探索,曾被省婦聯(lián)、省教育廳聯(lián)合命名為“四川省家庭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啊都彝ソ逃龠M法》非常明確地點出了家庭和學校的責任,這是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融合發(fā)展的有利時機?!痹撔PiL古峰介紹道,學校正以“鹽都未來工程”建設為載體,全面實施家校共育,完善家委會建設,開展以進學生課堂、進教師辦公室、進校長室、進學生食堂為內容的“四進”家長開放日活動,持續(xù)開展以“寫一封家書”“寫一本教育日記(案例)”“看一本家教作品”為內容的“好家風家庭”創(chuàng)建活動,舉辦以親子手工、親子種植、親子運動、親子實踐、親子文藝展演為主要內容的“五大親子活動”,一起為孩子的未來奠基。

“保障孩子健康成長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通力合作,才能確保各項措施切實落地。家庭、學校、社會既要聯(lián)動、疊加、融通進行協(xié)同育人,又要各自提升、進步、創(chuàng)新才能達到育人實效?!笔薪逃w育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教育孩子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只有各方做好自己的職責,才能進一步探索以學校教育為主線,家庭教育為陣地,社區(qū)教育為屏障的新型育人模式,形成全面育人的格局。
事實上,我市正深入推進“家校社共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通過全員化搭建平臺、全方位整合資源、全驅動保障服務、全領域監(jiān)督監(jiān)管,協(xié)同構建家校社共育機制,有效推動家校社形成育人合力,近三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家校社共育優(yōu)秀實踐區(qū)”稱號。
記者從市教育體育局獲悉,全市719所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建立家長學校,全市592個社區(qū)(村)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以“三寬”家庭教育研究院為核心,系統(tǒng)培訓種子教師與種子家長兩支本土化專業(yè)化家校社共育隊伍,近三年,培養(yǎng)種子教師1200余名、種子家長400余名,開放家長教育網絡課程800余節(jié),教師培訓網絡課程500余節(jié),開展專題講座1000余場次,提供個性化咨詢服務10萬余次。
與此同時,市教育體育局、市婦聯(lián)、市關工委等9部門聯(lián)合建立家校社共育聯(lián)動機制,創(chuàng)造條件將學校、家庭、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對接和整合,在全市建立起49個具備學生社會實踐和家庭親子活動融合功能的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學校+社區(qū)”結對形式,全市69所學校與社區(qū)結對開展公民教育與學生成長教育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學校組織、社會支持、媒體策劃宣傳、家庭參與、基地配合的“共育格局”。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的專門立法。”市教育體育局機關黨委書記楊旖旎表示,接下來,將不斷加大對《家庭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和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健全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委會、學校公開日、家長會、家訪等工作機制,規(guī)范建設、管理、開展家長學校工作,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完善家校社銜接配合機制,形成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有效模式。同時,聯(lián)合婦聯(lián)、民政等部門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務,引導其積極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加強親情關愛,為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編輯:張馳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