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周姝
館后山、館前湖,整座戲劇館位于自貢山水之間,館前的湖上立有巨型變臉銅塑。變臉是川劇的經典符號之一,象征著川劇隨時代風云變幻,同時也與魏明倫創(chuàng)作的經典川劇《變臉》相呼應。

這塊牌匾上的字體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濮存昕書寫,濮存昕也是魏明倫多年的好友。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曾評價魏明倫的成就:“跨過大匠之門,并且已經走了很遠的大文化人!”
在魏明倫戲劇館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大紅色的仿古萬年戲臺,走到近處一抬頭,便能看到刻在門廊天花板上的“大匠之門”四個大字,由余秋雨所寫。戲臺上精雕細刻著劇作家的書房、文房四寶、詩書萬卷等。

虛戈為戲,“戲”的繁體字寫作 “戯 ”,一半是“虛 ”,一半是“戈”。虛,是戲劇的虛擬、假定、寫意;戈,是戲劇的矛盾、沖突。魏明倫塑像右腕執(zhí)筆,筆如戈矛。而右臂、左臂、身軀大半空虛。體現(xiàn)了虛實結合,“虛戈為戲”的特征。


在這里,觀眾的動作可以實時轉化為屏幕上的戲曲形象動作,讓觀眾與自己劇中的主角“對話”,體驗川劇表演的身法韻味。

編輯:彭彥彰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