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王樂樂 攝影 宋姿熠
都說愛情千般美好,而婚姻卻是萬種不易。
54年,他們從青絲變成了白發(fā),把情意化作了柴米油鹽,一路相守相伴;54年,他們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他們就是貢井區(qū)向陽社區(qū)的龍道良、彭正琴夫婦。8月4日,記者走近兩位老人,探尋他們的“幸福秘籍”。

兩小無猜 終成美好姻緣
8月4日一大早,吃過早飯,家住貢井區(qū)向陽社區(qū)的82歲高齡的老人龍道良,早早下了樓,買好了菜,經(jīng)過一家花店,龍老順手買了一朵玫瑰花:“今天是七夕,給她買朵花兒?!闭f完樂滋滋地回了家,把花兒交到了老伴兒彭正琴手中,接過花兒,彭正琴笑得合不攏嘴,這已經(jīng)是他們在一起的第54個七夕節(jié)了。
“我們在富順一個小鎮(zhèn)上一起長大,不僅是鄰居,還是同學、同桌。他天資聰穎,十分刻苦,從中學直至軍校一直都是被保送?!闭f起老伴兒龍道良,彭正琴一臉崇拜。

軍校畢業(yè)后,龍道良進入沈陽空軍司令部,最終因成績優(yōu)異,被空軍司令部科研部留下,在北京繼續(xù)著他的部隊科研夢。在此期間,二人的往來并沒有因距離而停滯,一封封情意綿綿的書信,就這樣往來于自貢和北京之間。沒有美輪美奐的婚紗照,沒有轟轟烈烈的婚禮和彩禮,在一次次往來的書信中,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澳菚r候結婚很簡單,兩個人在一起只看中對方這個人,后來用兩個紙盒裝點衣物,我們就結婚了。”龍道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婚后,龍道良回到了部隊,作為軍人,龍道良把一腔熱血獻給了國家。為支持丈夫的科研夢,彭正琴挑起了家庭重擔,不久后,婆婆從沈陽回到了自貢,和彭正琴住在一起。幾年后,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從撫養(yǎng)孩子到家庭生計,幾乎都是兩個女人在操持?!耙郧凹依锖芴畚?,從小就沒干過什么家務事,洗碗都是后來婆婆教的。”說起婆婆,彭正琴眼里滿是感激,說婆婆是世上難得的好人、好婆婆。

互讓互諒 形成良好家風
婚后,每個月只要一發(fā)工資,龍道良就會第一時間買好一些生活必需品寄往家里?!澳菚r生活物資匱乏,我每個月還往家里寄30元,自貢有兩個娃兒和兩個老母親,需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彪m然家里談不上富裕,彭正琴卻堅持在孝敬老人方面從不吝嗇。
龍道良說,妻子的勤儉持家和孝順,讓他在部隊的時候,倍感欣慰。由于老母親和愛人一直相處和睦,儼然一對親生母女,讓周圍的鄰居好生羨慕。也因父親早逝,母親一人拉扯他和姐姐長大,母親一直與人為善,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對他和姐姐疼愛有加,這也給他樹立了榜樣,在他倆言傳身教下,兩個兒子也是百般孝順。


在彭正琴眼中,丈夫不僅是個有能力的人,更是個愛家愛孩子的好丈夫。出差每到一處,龍道良從不落下給家里每一個人帶回禮物,“給我買什么都有,穿的、吃的、用的,都買過。”說話間,彭正琴拿出九十年代丈夫買回來的衣服給記者看,這是她一直視如珍寶的一樣東西,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十年,卻沒有留下太多歲月的痕跡。

相守相伴 牽手走過54載
翻出年輕時的一張張照片,是他們共同走過的歲月。半個多世紀里,兩個人悉心呵護愛情,從青春年少到白發(fā)蒼蒼。50多年間,彭正琴也從一個不太會做家務的女人,逐漸變成一個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夫妻各自的母親也在他們的共同陪伴下,活到了100多歲才相繼離世。
如今,彭正琴身體欠佳,原來不會家務的龍道良,擔起了照顧老伴和全部家務的責任。“每天我都先考慮她想吃什么,我就買什么?!饼埖懒颊f,每天,他還會陪著老伴兒在樓下四處轉轉。
54年的風風雨雨,讓兩位耄耋老人更懂得珍惜,兩人的愛情究竟有何秘籍?龍道良說,自己脾氣性格好,愛人是個急性子,雖然有時候會有彼此意見不合的時候,但是兩人早就約定好,家庭出現(xiàn)任何矛盾,都不能說臟話和動手。“夫妻間最主要的就是互相包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要互相信任。”龍道良說。

他們家里的情況也得到了社區(qū)的高度重視,在春節(jié)和七一,因彭正琴身患重病,社區(qū)均給予慰問,讓老兩口在耄耋之年也倍感溫暖。
“現(xiàn)在退休了,兒孫滿堂、晚輩孝順,我們夫妻和睦,真的挺幸福?!迸碚僬f。
編輯:馬莉莎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