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自貢市大安區(qū)的張某,向貢井法院“紅梅”法官袁皓送來一面寫有“百姓的貼心人 人民的好法官”的錦旗,感謝案件審判團隊對其起訴的人格權糾紛案進行耐心釋法,熱心疏導。最終,張某的心結得以解開,案件得到圓滿解決。

張某和朋友們組建了一個224人的微信群,張某系群主,群友們經常在群里發(fā)紅包,搶紅包。2021年年底,張某及朋友們認為一個網名為“美好的回憶”的網友在微信群里利用軟件專門搶紅包。在群友的建議下,張某將該網友移除微信群。2021年三十天晚,該網友重新加入微信群后一直刷屏發(fā)送詛咒張某及其全家患腦癌、不得好死等消息,氣得張某及其家人差點沒背過氣去。2個月后,張某的兒子賴某晚上突發(fā)頭痛急病,被醫(yī)院診斷為右頂葉腦膜瘤,經過兩次手術治療有所好轉,但為此付出了大量醫(yī)療費。張某稱其父親因為全家被詛咒的事情和外孫患病背上心理包袱,郁郁寡歡,于2021年6月去世。張某認為其兒子患癌和父親的去世均系“美好的回憶”詛咒所致,遂起訴到法院請該網友賠償張某醫(yī)療費及精神損失費等。
案件受理后,張某多次向“紅梅”法官表示其受到雙重打擊,造成精神壓力過大,長期失眠,痛苦不堪,要找詛咒她全家的網友“算賬”?!凹t梅”法官認為得到賠償不是張某的根本目的,得到一聲道歉,打開心結才是化解矛盾的關鍵?!凹t梅”法官通過閱卷發(fā)現,張某的證據不能證明起訴的被告系網友“美好的回憶”,遂引導張某向法院申請調取相關材料。
為有效的消除張某的怨氣,承辦法官通過電話和當面交談的方式,聽張某陳述案件的來龍去脈,告知其案件辦理的進展,解釋損害后果如何認定。與此同時,審判團隊通過公安、社區(qū)、委托其他法院查詢等多種方式了解該網友的真實情況,最終確定張某起訴的被告與該網友并非同一人。經釋明后,張某自愿撤回了起訴,并向有管轄的法院提起了訴訟,案件于近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百姓的貼心人? 人民的好法官”。在寒冷的冬天,群眾送來的火紅的錦旗無疑是對法院工作的認可,也是對是法官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公正、廉潔、為民”的工作作風的肯定。本案案情簡單,案件小,法官仍然依照辦理大案繁案一樣,不漏掉一個細節(jié),不放過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與多部門協調,查找核實當事人,最終引導張某合法維護自身權益,體現了“小案件,大民生”,真正讓人民群眾在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溫度和力度。(李曾艷)
編輯:熊丹
責任編輯:馬莉莎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