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斕 周珍毅 自貢網記者 黃鴻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并對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提出新要求。一年來,市關工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關于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部署要求,突出自貢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點和特色,充分發(fā)揮“五老”優(yōu)勢,切實弘揚“五老”精神,主動作為,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推動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邁上新臺階。省關工委執(zhí)行主任張中偉及省、市相關領導對自貢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圍繞一條主線
這一年,市關工委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主線,第一時間下發(fā)《關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意見》,系統(tǒng)謀劃、全面部署,在全市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中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奮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高效推動各項工作的強勁動力。
全市各級關工委通過召開主任辦公會、專題學習會、座談交流會、專題培訓會等,深入學習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市委第十三屆各次全會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上來,推進落實我市《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實施方案》,不斷強化“五老”思想武裝,扛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責任。
45個工作品牌
按照中、省關工委關于加強品牌建設的要求,我市狠抓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建設,通過學習實踐,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據統(tǒng)計,全市現(xiàn)有工作品牌45個,為推廣先進經驗,市關工委從中甄選出24個品牌編寫了《自貢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集萃》,集中展示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及成效,以品牌建設推動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并取得新成效。

4436個關工委組織
全市各級關工委結合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及時調整充實各級關工委班子。以沿灘區(qū)為例,將村(社區(qū))關工小組升格為關工委,由村(社區(qū))主任兼任關工委主任。據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關工委組織4436個,創(chuàng)建“六好”基層關工委3747個,占比超八成,全市參與關心下一代活動的“五老”新增近千名,總數(shù)超9萬名。
去年,市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理事長陳富康獲評由省民政廳組織表彰的四川省“最美老人”;市關工委文教報告團團長鄧學云獲評第十屆“四川關愛明天十佳五老”提名獎。市關工委表揚了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為激發(fā)廣大“五老”擔當作為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3個3”保障措施
各區(qū)(縣)、街道(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關工委工作經費均按“3個3”,即縣(區(qū))30萬元、鄉(xiāng)鎮(zhèn)(街道)3萬元、村(社區(qū))3000元得到落實。自流井區(qū)提高了基層保障力度,按“336”給予支持,極大地激發(fā)了基層“五老”的工作積極性。
30個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
目前,我市建立了市關工委聯(lián)席會議制度,并確定市委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組建由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委組織部等30個單位組成的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對各成員單位進行了工作分工,強化了工作聯(lián)動,形成上下聯(lián)動、左右協(xié)同的“大關工”工作格局,使關心下一代工作時時、處處、事事有人管。

360名宣講員
為落實“五老”宣講員“百千萬”工程要求,市關工委從各工作團(隊)、區(qū)縣關工委、市級部門關工委中確定市級宣講骨干60名、區(qū)縣宣傳員300名,廣泛開展“五老講黨史”“五老講革命故事”等宣講活動,增強青少年愛黨愛國情懷。同時,四川輕化工大學關工委組成“青藍工程專家組”,通過青年教師隨堂聽課、課后交流等方式,起到“傳幫帶”作用。
受益青少年10余萬人次
去年,全市各級關工委工作團利用學校思政課,積極前往偏遠學校進行宣講,推動黨史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有效發(fā)揮了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同時,“五老”結合“雙減”要求,將勞動教育融入宣講黨史學習教育內容中,培養(yǎng)青少年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有效提高了宣講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全市各級關工委還組織了豐富的文藝演出,通過聽宣講、看演出、觀視頻等方式,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使黨史教育得到進一步深化,引導廣大青少年從紅色基因中汲取道德滋養(yǎng)和文化精神,使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據悉,全市各級關工委去年開展黨史宣講和演出600余場次,受益青少年10余萬人次。
100余萬人觀看直播
去年,“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四川省萬名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主營在大安區(qū)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舉行開營儀式,此次活動與中國關工委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相結合,省、市主流媒體進行了全程直播,100余萬人通過線上觀看了開營儀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9所革命傳統(tǒng)教育特色學校
去年,市關工委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自貢市革命傳統(tǒng)教育特色學校評選”活動,將革命傳統(tǒng)教育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初步探索出課堂育人、文化育人、實踐活動育人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有效途徑。其中,9所學校被授予革命傳統(tǒng)教育特色學校,《關愛明天》雜志專版報道了相關經驗做法。
同時,我市將“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與“法治關愛伴成長”品牌建設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老政法的優(yōu)勢,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去年,市關工委榮獲“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市關工委法治教育團吳明遠等榮獲“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榮縣旭陽鎮(zhèn)富南學校胡小蓮等榮獲“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優(yōu)秀輔導員”稱號。

助力1100名大學新生圓夢
市關工委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青少年、“五失”青少年等重點人員,深入開展了“五助一幫”行動:聯(lián)合民政等部門為453名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落實政策保障金額515.57萬元;聯(lián)合市工商聯(lián)、市扶貧協(xié)會等開展“棟梁工程”,捐資305萬元,資助1100名大學新生圓夢;聯(lián)合團市委、市教育和體育局等開展“暖冬行動”,籌集“溫暖包”1752個。同時,市關工委聯(lián)合多個部門實施了“免費午餐項目”,截至去年底,項目投入資金980余萬元,使29所邊遠農村學校的8000余名師生受益。
惠及青少年兒童4.6萬余名
市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實施以“圓夢工程”“亮眼護瞳工程”“童伴計劃工程”等“五工程一活動”為主的助學、助困、助殘等慈善項目8個,使用慈善項目資金286.23萬元,惠及全市青少年兒童4.6萬余名。其中,“亮眼護瞳工程”在全市26所學校開展近視防控試點,為49所學校學生免費開展視力檢查84157人次,舉辦近視防控講座140場次。
助農保果3000余畝
去年,從田間地頭到廠房車間,到處都有市關工委科技輔導團成員的身影,他們躬身一線,為廣大農戶送去市場信息和農業(yè)技術,僅開展的10余次農作物災害防治指導,就使近千農戶受益,以實際行動助力產業(yè)興旺和農民增收。去年,我市遭遇連續(xù)高溫天氣,市關工委科技輔導團組成專家團前往大安區(qū)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示范園開展調研指導,針對3000余畝柑橘提出了一整套保果方案,切實減少了農戶損失。與此同時,市關工委科技輔導團還利用農業(yè)技術講座,指導農戶實施高粱寬窄行栽培、水稻標準化栽培、大豆間作套種等技術,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作物品質,實現(xiàn)增產增收。

近30個“五老工作室”
去年,全市各級關工委積極探索融入基層治理的方式方法,在對青少年開展立德樹人、助弱扶困、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建設和諧幸福家園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6年前,自榮縣關工委推廣“王大爺說事工作室”以來,該縣已建有20個“五老說事工作室”,全市有近30個“五老工作室”活躍在一線,開展青少年關愛幫扶、居民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
沿灘區(qū)關工委為恒大綠洲社區(qū)法理情公益服務中心建立了“五老工作室”,以社區(qū)為平臺,以“五老”人員為骨干力量,為居民提供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法律幫助等服務,現(xiàn)已覆蓋全區(qū)21個社區(qū)和13個村。富順縣、貢井區(qū)、大安區(qū)、自流井區(qū)、高新區(qū)同樣結合自身實際,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關工委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亮點紛呈。
新時代前景光明,新征程催人奮進。全市各級關工委將繼續(x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努力推進我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編輯:鐘小璐
責任編輯:張馳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