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周嘉
1988年,28歲的蔣定洪,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順江村女青年石安容。戀愛令人欣喜,但蔣定洪面臨一個影響他一生的艱難抉擇,石安容是一位小兒麻痹癥患者(三級肢體殘疾),她的父親因患風濕癱瘓在床。如果放棄,他可以選擇更好的對象;如果與石安容結婚,他將面臨的是一個無勞動能力的新家庭。忠厚善良的蔣定洪選擇了后者,他相信,無論多困難,只要自己肯干,就一定能支撐起一個幸福的家。
結婚后,為了更好地照顧癱瘓的岳父和患病的妻子,蔣定洪住進妻子家,一間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一半土筑、一半“串夾壁”的時常漏雨的瓦房,成為上門女婿。不久后,蔣定洪夫婦有了唯一的女兒蔣萬群。日子雖然清貧,但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快樂似乎總是短暫的,剛結婚兩年,當蔣定洪還沉浸在擁有女兒的幸福中時,蔣定洪的父親和岳父相繼離開人世。作為家里唯一的勞動力,蔣定洪強忍悲痛,白天,在外幫工,晚上,照顧年邁的岳母、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
此后的10年,蔣定洪用腳踏實地勞作報酬蓋了新農(nóng)房,一家人的居住環(huán)境得到改善。可好景不長,又一個噩耗將這個剛剛有點起色的家庭推向了“深淵”。
2003年,年僅13歲的蔣萬群突然表現(xiàn)出動作遲緩、呆站呆坐、四處游蕩、孤僻少語等怪異行為,最終鑒定為二級精神殘疾。那時的醫(yī)療保障還沒有惠及到每一個家庭,女兒、妻子、岳母每月的藥費高達五千余元,這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蔣定洪每天不僅要打零工、干農(nóng)活,還要操持家務、照料3個病人,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
在蔣定洪的咬牙堅持下,女兒慢慢長大成人。為了女兒能夠有個更好的歸宿,2010年,蔣定洪托左鄰右舍給女兒說了親,后來女兒也順利生下外孫女。但厄運仿佛就沒有離開過這個家庭,眼看生活有了好轉,女兒婚后兩年,女婿檢查出癌癥,不久離開了人世,蔣定洪又成了一家人唯一的勞動力和頂梁柱。
現(xiàn)在的蔣定洪已經(jīng)63歲了,照顧87歲的岳母生活起居,照看患卵巢癌、小兒麻痹癥的妻子和患二級精神殘疾的女兒,接送外孫女上學,出門打零工、干農(nóng)活、飼養(yǎng)家禽、打理家務,這些都已經(jīng)成了他每天必不可少的習慣。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詩人泰戈爾的這句話用來形容蔣定洪再形象不過。說到獲評第七屆自貢市十大道德模范,蔣定洪并不覺得自己做得如何出眾:“我只是做了作為一個子女、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沒什么沒什么大不了?!碑敱粏柕阶畲蟮脑竿鞘裁??蔣定洪眼神中有了光芒,他說:“我會把外孫女撫養(yǎng)成人,希望她能學好知識,過上好日子?!?/p>
編輯:鐘小璐
責任編輯:彭彥彰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