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張才 攝影 芶思

在工作中發(fā)現問題,從生活中找到靈感:
“現有救生氣墊長6米、寬4米、高2米,重93.5kg,充氣時間58秒,最大救援高度16米……”多年基層消防救援工作經歷加上其站內職務分工為“后勤保障和器材裝備”,讓劉鑫對各種消防救援裝備參數了然于胸,使得他發(fā)現包括救生氣墊在內的部分裝備有較大改進空間,以適合現有警情。
“16米僅相當于5層樓高度,面對新建的高層建筑,現有的救生氣墊在高空救援中顯得‘力不從心’?!?/i> 劉鑫表示,救生氣墊受運輸以及鋪設場地限制,無法簡單通過增大體積來提高救援高度,因此只能在“造型”上做文章,為此他重操舊業(yè),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產品造型設計”。從一張張草圖初具雛形,并最終從商城“淘氣堡”中獲得靈感,設計出一種新型雙層救生氣墊。
據悉,該雙層救生氣墊由兩個氣墊面和四根氣柱組合而成,上層氣墊由厚度較薄,韌性較好的材料構成,其主要功能在于承接從高處墜落的人員;四根氣柱起緩沖作用,最大程度抵消沖擊力;下層氣墊起支撐和進一步減少沖擊的作用。
劉鑫解釋在不增加裝備質量、不延長充氣時間的情況下,新型雙層救生氣墊能大幅度提升救援高度。目前劉鑫正在和生產廠家進行溝通,他打算在氣墊表面增設一定數量拉環(huán),防止高空墜落人員從救生氣墊上彈落,最大程度減少傷害。
愛思考勤動手,“小發(fā)明”解決“大問題”:
“墻上釘顆釘子就能掛消防腰帶,車庫消防車輪擋還是毛石頭……”2017年7月,劉鑫從公安消防部隊昆明指揮學校畢業(yè)分配到自貢,由全省裝備最好的成都消防特勤二中隊到自貢市消防二中隊(即現在的鹽馬路消防救援站),不但要接受消防裝備上的巨大落差,肩上還多了一份守護家鄉(xiāng)父老的責任。
從這一刻起,劉鑫決定不能站著不動,更不能躺著不管,要行動起來利用自己科班出身、愛思考勤動手的特點,解決在消防救援和日常訓練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020年,劉鑫帶隊打撈一輛沉入水庫的三輪車時遭遇難題。
當時,消防員攜帶站上僅有的打撈工具火鉤(一種用于滅火的傳統(tǒng)鉤搭工具),由于長度受限根本夠不著;找周邊村民借來拖網,試了好幾次也無功而返;直到一名釣友自告奮勇,試探性拋出了手中的爆炸鉤,反復幾次確定了三輪車在水下的位置,并最終將其打撈上岸。


劉鑫看在眼里記在心底,回到消防站后立即參考“爆炸鉤”構造,繪制出一款從未見過的“錨”型水下打撈工具,并自掏腰包找商家趕制出樣品。據悉,該打撈工具通過連接在繩索另一端角度不一的倒鉤和凹陷固定口,對水下物體進行固定和拖拽,經反復試驗整體結構簡單可靠,目前已用于實戰(zhàn)。
劉鑫還將自己的“小發(fā)明”帶到了日常訓練和比賽中。
在負重5000米跑日常訓練中,重達24.3斤的空氣呼吸器常常把消防員的后背磨破?!搬樉€活”同樣出色的劉鑫買來海綿和布料,一針一線給空氣呼吸器做了一件舒適的“背托”。2022年,在自貢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的第六屆“金水槍”杯比武競賽中,劉鑫勇奪指揮員組背負空氣呼吸器5000米跑第一名,其帶領的鹽馬路消防救援站獲得了兩個班組第一名、專職隊3個單項第一名,以及團體總成績第三名的歷史最好成績。

劉鑫除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外,作為消防指揮員的本職工作同樣出色,除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搶險救援任務外,10年以來累計參加滅火救援1100余次,搶險救援630余次,營救被困群眾80余人。今年4月,劉鑫作為2022年度全市唯一一名榮獲個人三等功的消防指揮員,在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組織下,送獎團一路敲鑼打鼓將“三等功臣之家”牌匾送到了其牛佛老家。

在自貢市消防救援支隊,擁有“發(fā)明家”頭銜的消防指揮員還有匯東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余忠杰。他勤奮好學,先后設計完成的消防多功能轉換接口和消防水帶便拖防滑輔助器材,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fā)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據悉,該發(fā)明能夠更方便快捷地運用裝備,縮短救援進程,爭取更多救援時間,達到搶險救援工作效能最大化。

萬能的“藍朋友”
敢逆行火海
又心思巧妙
點贊
編輯:鐘小璐
責任編輯:張馳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