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李鵬程 圖/文

在曾道群與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聯(lián)絡鎮(zhèn)高灘村,村道整潔,道路兩旁路燈每隔50米便有一盞,兩旁的綠植養(yǎng)護也井然有序,村民健身廣場、村民議事廳、家風傳承文化墻一應俱全。
記者詢問曾道群,為何一個村有如此面貌?她笑著說:“我把高灘村當成自己的家來裝修,村民就是我的家人,咱們村自然變得越來越好了?!币晃淮迕褚残χ嬖V記者:“以前這里的道路破破爛爛的,現(xiàn)在到處都好了,路燈也亮起來了?!绷疗饋淼牟粌H是路燈,更是村民對曾道群的信任。在她的以身作則之下,村里每家每戶自覺承包一段路的日常清掃工作,村里大凡小事總有曾道群的影子。她說,自己必須加把勁,不辜負這份信任。
于是,“生命不止,奮斗不息”成了曾道群的人生格言與工作準則。當記者問及她的夢想是什么,她說小山村也能實現(xiàn)大夢想,她的夢想就是“村美人和”。


如今,高灘村留守兒童有47人,智力,肢體殘疾者達10人。青春期的孩子處于敏感逆反時期,為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曾道群不僅在村里建立起留守兒童關愛之家,聯(lián)系大學生志愿者來村里定期上課,針對問題比較特殊的孩子,她更是把他們接到自己家中,以自己家庭的愛慢慢彌補這些孩子童年的缺失。在孩子們口中,她的角色從“書記”轉(zhuǎn)變成了“曾媽媽”。


曾道群告訴記者,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愛,父親也是二級殘疾人,因此當她有能力并從事農(nóng)村基礎工作后,就特別關心關注村里的弱勢群體,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謝黨給自己提供了這份為人民服務的工作。
村民高秋慧是從外地嫁到高灘來的。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xiàn)在跟村里的姐妹打成一片,高秋慧告訴記者,在曾道群的引導下,村里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都是互幫互助,這讓她感到打心窩里的溫暖。而在曾道群的鼓勵下,她也成為了村里的后備干部,跟姐妹們一起從事婦女工作。自此,在曾道群人格魅力的影響下,她從一個愛的受益者,轉(zhuǎn)換成了愛的傳播者和實踐者。
在這面積并不大的村委會內(nèi),各種獎牌鱗次櫛比:全國婦聯(lián)先進系統(tǒng),四川省文化扶貧示范村,市級4A級黨組織……一塊塊獎牌是對這個基層組織的認可,背后是曾道群圍著村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十三年的路。曾道群笑著說:“為鄉(xiāng)親們服務,再苦再累也值得?!?/p>
編輯:李婷
責任編輯:鄭皓勻
編審:吳山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