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何艷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自貢恐龍博物館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上榜,全省僅有兩家單位入選。作為一座修建在化石遺跡上的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近年來一直著力于通過現(xiàn)代科技為展覽賦能,讓化石“活”起來,為自然類博物館的展示和傳播提供新的表達形式。
自貢恐龍博物館現(xiàn)有“恐龍遺址館”和“恐龍?zhí)矫仞^”兩個展館,該館運用數(shù)字化手段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通過活化陳列展示、建設智慧導覽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云上游覽等措施,積極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與觀眾游覽需求。

“看到?jīng)]有?這個恐龍在這個蛋里面,從胚胎開始慢慢地長大了,長成了恐龍的雛形,最后它還會破殼而出,孵化出來。”在恐龍?zhí)矫仞^《恐龍孵化多媒體互動展項》中,藝術還原的場景有了投影設備和溫控裝置的“加持”,變得可觸可感。參加研學的孩子們總是搶著用小手去為“恐龍蛋”“升溫”,看小恐龍“變形”。該館于2023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3300平方米,總投資3200萬,共有10余個運用AR、VR、3Dmapping、激光等高科技的互動展示項目,生動講述了恐龍繁衍生息和成為化石的全過程。

用三維數(shù)字技術分割注解地質剖面、用360度高分辨影像沉浸式動畫演繹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場景……自貢恐龍博物館突出遺址上保留的恐龍化石、地質剖面等不可多得的珍貴展品,以科技手段將展陳內容多維、立體呈現(xiàn),讓展示和標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打造體驗、互動的新空間,讓平面靜態(tài)的博物館成為一個立體的侏羅紀、一個有溫度的課堂。

深入挖掘恐龍演進歷程中最有科學傳播價值、觀眾最感興趣的問題,層層揭秘,通過技術手段對化石資源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煥活和再升級,自貢恐龍博物館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已初見成效。目前,該館年接待游客達100多萬人次,市場接待能力不斷增強,進一步擦亮了“恐龍之鄉(xiāng)”的城市名片?!按蛟熘腔勐糜纬两襟w驗新空間對于持續(xù)延伸文旅業(yè)態(tài)、培育‘文旅+’新產(chǎn)品具有積極意義。”自貢恐龍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牢牢把握入選首批全國試點項目的契機,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加快培育開發(fā)智慧旅游新產(chǎn)品、新場景,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讓人們在旅游中感受‘科技+文化’的新魅力?!保▓D由自貢恐龍博物館提供)
編輯:張文瀚
責任編輯:王躍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