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自貢的陳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自貢市公安局貢井街派出所民警手里,并再三表達感謝。
原來,今年4月初,陳女士無緣無故地收到一份快遞,里面是“網(wǎng)上培訓課程退款書”。恰好,陳女士此前在網(wǎng)上購買過同類課程,她不加細想便掃碼添加了退款書里提供的退款客服QQ號。

而后,陳女士在對方誘導下下載了一款名為“中消協(xié)會”的手機App辦理登記,其中一名“12315在線客服”以“資金清退”為由添加到陳女士微信。該客服聲稱,需要在App上購買“國庫券”才能實現(xiàn)返還費用,買得越多,返還的比例越高。陳女士信以為真,先后兩次購買,共計110800元。
然而,購買成功后卻沒收到承諾的返款,反而被對方以各種理由再次要求轉(zhuǎn)賬。陳女士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遭遇了電信詐騙,于是立即到貢井街派出所報警。警方通過努力,為陳女士追回部分被騙財產(chǎn)。
警方提醒:認準官方網(wǎng)站和官方App下載渠道,該案中的“中消協(xié)會”系假冒App;全國12315平臺官方網(wǎng)站為“www.12315.cn”,手機App名稱為“全國12315平臺”。其次,警惕推薦第三方進行維權(quán)清退或購買理財產(chǎn)品等行為。當詐騙分子以“退回學費”“維權(quán)清退”等為借口拉群、引導下載第三方鏈接App、要求購買理財產(chǎn)品進行兌付退還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第三,不輕易下載各類視頻聊天軟件,不添加私人社交賬號與陌生人聊天,更不要共享屏幕進行賬戶操作,以防賬戶、存款、貸款、密碼等個人信息泄露。
編輯:李鈺華
責任編輯:余鳳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