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何孟妍
自貢融媒記者 卜一珊 實習生 何孟妍
2024年11月初,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收到了自貢市紅十字會的函,科室的規(guī)培醫(yī)師李松俠需要請假。
下屬請假,竟然要其他單位發(fā)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來,李松俠與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要為其捐獻造血干細胞。她即將成為四川省第828例、自貢市第1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12月23日上午,在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造血干細胞室,李松俠正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接受造血干細胞的采集。血液從她纖細手臂上的血管緩緩抽出,進入血液細胞分離機,將造血干細胞分離出來,再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回體內(nèi)。
“作為一名醫(yī)務人員,能用自己的鮮血去點亮他人的生命,我感到很自豪!”李松俠笑著說。
李松俠出生于1997年,是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22級兒科專業(yè)規(guī)培住院醫(yī)師。5年前,還在上大學的她,在一次獻血活動中,便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者,播下了一顆“生命的種子”。
“一個月前,我還在和男朋友聊到這事,入庫好幾年了,居然都沒匹配成功。誰知道,一個月后就接到匹配成功的電話。”李松俠認為,這是一個奇妙的緣分。
因為,對于造血干細胞捐獻,非血緣之間的配型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甚至十幾萬分之一,這概率猶如大海撈針。
從接到通知到正式采集,李松俠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tài)。只是,出于對她健康的考慮,家人起初是不太支持的。最終,在李松俠不厭其煩的科普下,大家一致決定支持她。
在一旁照料她的男朋友范桔樣也直言,“我們兩人都在兒科工作,對于捐獻這件事,也有同樣的認知,我尊重她的一切決定,也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
整個采集過程,李松俠顯得很平淡,除了在打動員劑的時候,痛感比較強烈外,其他都還好。這個戴著眼鏡、瘦瘦弱弱的小姑娘輕描淡寫道出了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溫柔的神情下是堅定而有力的強大內(nèi)核。

當聊到當初為什么選擇從醫(yī)時,李松俠眼睛亮亮的,話也明顯變多了。
“這是一份神圣的職業(yè),可以救死扶傷。”2022年大學本科畢業(yè)后,李松俠便進入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成為一名兒科規(guī)培住院醫(yī)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三年中,她曾在全省住培病例比賽中榮獲三等獎,也被評為2024年醫(yī)院優(yōu)秀住培醫(yī)師。
這一次捐獻,于李松俠而言,也是一次特別的“治療”,能為患者帶去生的希望。采集當天,她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這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患者寄來的一封感謝信。
“在我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候,是你們的善良和慷慨給了我希望和勇氣。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的生命將會如何……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命,努力生活,積極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挑戰(zhàn)?!弊掷镄虚g流露出的是,一個人走到人生絕境時,收到另一名陌生女孩所給予的善意。這份善意猶如巨大而溫暖的羽毛,將她輕輕拖起,賦予她重生的力量。

當天,自貢市紅十字會、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負責人也前來關心,并送上了慰問金。李松俠當場表示,想把這筆錢定向捐獻給自貢市紅十字會,用來幫助兒科的小朋友。
李松俠告訴記者,自己的名字是父親所起,里面的“俠”字,代表著父親希望女兒堅強,不要柔弱。而李松俠正以自己的方式,在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者路上,如松柏一般,挺拔生長。
當天,耗時四個多小時,從李松俠體內(nèi)采集的191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立即被馬不停蹄送往距自貢1000多公里之外的湖北,給這位陌生女孩帶來新生。
這是從自貢送往武漢的“愛心火種”,更是醫(yī)務工作者李松俠以己之名,對“醫(y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最好詮釋。
編輯:何孟妍
責任編輯:王躍
編審:吳山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