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lián)播):新年伊始,在金沙江上游,四川省白玉縣的深山之中,4000多名建設者奮戰(zhàn)在我國在建海拔最高的雙曲拱壩工地上。今天(1月19日)的《新春走基層》,我們一起去看看深山里建大壩的故事。
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就是正在修建中的葉巴灘水電站的壩體,這里海拔將近3000米,記者到達項目的時候正趕上夜班師傅上班,他們的任務就是要搶在凌晨三四點前,修筑一段3米高的壩體。為了拍攝作業(yè)的畫面,記者要跟著師傅們從壩底爬到頂部。
大壩目前修筑到了170多米。大壩越建越高,這個臨時搭建的上下班走的簡易樓梯,也就越來越高、越來越長。
之所以這么急,是因為測溫計顯示,今天大壩的溫度比平時要低個幾度,如果還按照前兩天的速度來干,混凝土很有可能出現凍結,所以必須要搶時間。
但是想加快施工進度并不容易。低溫下,混凝土表面凍結速度很快,工人師傅每在混凝土中挪動一步都非常吃力,有的地方必須幾個人一起使勁才行。
低溫不僅影響大壩澆灌的作業(yè)速度,如何為已經澆灌好的大壩壩體保溫也是一個難題。師傅們?yōu)榇髩瓮可狭撕窈竦狞S色保溫涂料,因為失去了保溫層,大壩很有可能凍裂。為了保證大壩質量,師傅們必須隨時監(jiān)測,一旦有保溫涂料脫落就要重新噴涂。
在采訪過程中,師傅看到我們的設備上也被噴上了涂料,他便從兜里掏出了一小瓶自己配的藥水給我們清理。
也許是很少面對鏡頭的緣故,除了說專業(yè)問題,其他時候,師傅都顯得有些緊張,但只要聊起大壩,師傅的表達就非常流暢。
在幾天的采訪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像這位師傅一樣的采訪對象,盡管面對鏡頭他們有些不善言辭,但從修筑大壩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扎根深山,默默奮斗,澆灌出了這座我國在建海拔最高的雙曲拱壩。也正是有了無數這樣的普通勞動者,讓中國成為當今世界上的水電大國。
我們嘗試著用手機信號大數據還原出葉巴灘水電站建設九年的歷程:2016年,這里還是一條荒無人煙的山谷。慢慢地,工人們越來越多,手機信號也多了起來。如今,將近5000人的手機信號就像夜里的燈光,點亮了山谷。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采訪的時候,我們正好趕上了工人師傅吃晚餐,面對著鏡頭,師傅們還是一直笑著。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