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返航點已刷新,請留意返航位置。”19日,在寶成鐵路K417巡檢觀測點上,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綿陽工務段橋路質(zhì)量管控工區(qū)的橋隧工嚴杰文和同事們正熟練地操控著無人機,對鐵路沿線山體危巖孤石和擋墻等進行圖像采集和病害分析,做好線路巡檢,為2025年春運期間的列車運行安全保駕護航。
寶成鐵路是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列車出川入蜀的重要通道。每天都會有幾十甚至上百列客貨運列車行駛在這條鐵路上。

K417巡檢觀測點位于寶成鐵路竹園壩至斑竹園區(qū)間,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沿途各個山頭幾乎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孤石危巖。如果管理、巡檢不到位,將給列車安全運行帶來威脅。
“以前我們都靠人工巡檢,靠雙腳丈量鐵路線。帶著鐮刀、安全繩和防護備品,沿著崎嶇狹窄的山路一處處檢查,不僅勞動強度大,巡檢的效率也很低。”嚴杰文介紹,尤其每年春運期間,列車運行密度增強,每天有200余趟列車通過該區(qū)段,傳統(tǒng)的“人巡”弊端逐漸顯現(xiàn)。
如何提高作業(yè)效率?2025年春運伊始,綿陽工務段加大科技手段的投入,在管內(nèi)300余公里的線路上建立了3個無人機機場,對存在孤巖危石的重點區(qū)段進行全覆蓋周期性的“智巡”。

“設置無人機機場后,無需人工操縱,只需提前設定好飛行路線和巡檢周期,就能對沿線山體、危石、擋墻等病害位移實時監(jiān)控。”嚴杰文說,這項技術(shù)投入后,最短可實現(xiàn)每半小時對半徑10公里范圍內(nèi)的所有鐵路線路及山體巡查一遍,巡檢響應速度和信息獲取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同時,在人工智能技術(shù)賦能下,無人機巡檢還能克服極端天氣的影響,在不影響鐵路運輸?shù)那闆r下,對安全隱患進行AI自動識別,全天候快速高效精準巡查。

“保障線路安全,讓每一趟列車都能安全通過,是我們的目標。”嚴杰文說。這個春運,他和同事們制定了詳細的無人機巡檢計劃,進一步加密巡檢頻次,為每一塊孤石危巖做全面“體檢”,并標記在案,守護春運期間的運行安全,為南來北往的列車保駕護航。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