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日11時50分許,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zhèn)金坪村2組突發(fā)山體滑坡。截至2月8日24時,已核實10戶民房、1戶生產用房被掩埋,已成功救出2名傷員,均無生命危險。經初步核查,災害造成29人失聯(lián),最終人數還在進一步核實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災害發(fā)生不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千方百計搜救失聯(lián)人員、防止發(fā)生次生災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星夜馳援,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此夜無眠,只為多一分生的希望。

災害無情,令人揪心。眼下,最重要的就是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失聯(lián)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災害發(fā)生后,四川啟動地質災害一級應急響應。是夜,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附近燈火通明,軍隊武警、消防救援、綜合應急、公安、交通、醫(yī)療、通信、電力等救援力量不斷聚集,緊張有序開展搶險救援。

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的燈持續(xù)亮著?圖據封面新聞
眾志成城,定能攻堅克難。越是形勢嚴峻,就越是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災害發(fā)生后,社會各界聞訊而動,截至8日23時,四川筠連山體滑坡受災區(qū)域群眾在緊急組織下已全部轉移。
千方百計,也要科學理性。既要最大限度搜救被困人員,也要做好相關人員的安置,防止發(fā)生次生災害;既要用無人機、生命探測儀等救援裝備全方位、地毯式搜尋,也要架設邊坡雷達,加強現場安全監(jiān)測管控,確保救援安全。

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川煤隊攜帶救援設備緊急奔赴筠連縣搶險救援 圖據川觀新聞

此次災害地點周邊地質條件復雜脆弱,極易發(fā)生次生災害。防災也是救災。地質災害突如其來,但并不表示面對地質災害只能聽之任之。無論是災害發(fā)生前、發(fā)生時還是發(fā)生后,防災這根弦都要牢牢繃緊,通過完善監(jiān)測預警機制、防災減災預案等,將災害造成的傷害和損失降到最低。

東西走向的金坪村被攔腰切斷 圖據封面新聞
打好防災減災的“硬仗”,要有系統(tǒng)思維,更要盯牢關鍵局部。防災減災,少不了風險預判與預警體系。傳統(tǒng)的隱患點、高風險地區(qū),一定要緊盯嚴防,即便是一些歷史上災害頻率較低的地域,也要通過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將其納入監(jiān)測和預警體系。
打好防災減災的“硬仗”,要多留余量、打好提前量。只有多留余量,我們的防災減災體系才能少些脆弱性,多些彈性與韌勁,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應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要一刻不停、未雨綢繆、謀劃在先,對無人區(qū)、非典型風險區(qū)和隱患點也要動態(tài)覆蓋,把“放不下的心”轉化為“停不下來的腳步”,以工作的主動來化解遇事的被動。
打好防災減災的“硬仗”,隊伍要前出、力量要下沉。防災減災工作,必須深入第一線,直抵核心區(qū),做細做實、善作善成。加強監(jiān)測預警、強化巡查排險既要靠技術、靠工具,更取決于“人到”“眼到”“心到”,以高頻排險覆蓋掉“小概率風險”,事在人為、必須作為。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往往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突如其來,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全社會攜起手來,構筑防災減災“共同體”。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生命的代價不容輕視,防災減災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面對自然災害,全社會要共同織密織牢安全防護網,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監(jiān)測,完善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科普,也是自救。每一個普通人也應積極學習掌握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積極參與到防災減災工作中來。發(fā)生滑坡時勿要慌亂,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的方向或滑坡方向的兩側逃離;當無法繼續(xù)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將避災場地選擇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滑坡停止后,也不要貿然回家檢查情況,因為滑坡可能會連續(xù)發(fā)生。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眾志成城,沒有跨不過的坎。所有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相信科學、敬畏自然,打贏防災減災“硬仗”,就能筑牢更為堅實的屏障。
編輯:陳翠
責任編輯:余鳳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