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東海龍王敖光盤的定海神針嗎?

好像是條龍就總得盤點兒什么
這條龍也不例外
它盤的這件寶貝可大有來頭
一起認識乾隆御題白玉瓶

龍龍我呀
盤的可不是定海神針!
這件直口方唇的長頸玉瓶
高34.4厘米
卻重達3.69公斤

瓶腹扁圓、高圈足
一條龍盤繞在玉瓶頸部
身體沿瓶頸蜷曲
伸向前方護持著一顆玉珠

龍須、犄角、龍爪栩栩如生
造型流暢舒展、精美傳神
“白玉龍”盤著“白玉瓶”
典雅中透著一股威嚴之氣
驪龍護珠寓意“守口如瓶”

這件玉瓶
由一整塊新疆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
玉質(zhì)溫潤
顏色潔白細膩
整體造型古樸莊重、勻稱和諧
顯現(xiàn)出了清代玉雕的高超技藝
猜猜它的主人是誰?
看這兩處就明白了
除了這條盤在瓶頸的“顯眼龍”之外
玉瓶瓶身的這首七言絕句
同樣引人注目

玉瓶上的題詩以小楷書寫
玉工以陰刻手法
將書法的結(jié)構(gòu)、用筆都表現(xiàn)得不差纖毫

怎么還會有人喜歡到
在寶貝上作詩夸贊啊?
看看瓶底的楷書款便真相大白

一見這“大清乾隆年制”字樣
就知道準是那位
喜歡處處留印跡的乾隆爺?shù)慕茏?/p>
乾隆對宮廷玉器的制作極為重視
對玉器的制作過程
工匠選配和雕刻情況
時常親自過問
甚至遇到好的玉器便親自題詩
表達欣喜之情
乾隆時期的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
后人也稱之為“乾隆工”
一生曲折流離
玉瓶的身世不簡單
說起這件玉瓶的身世
還有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

玉瓶原藏于紫禁城乾清宮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闖入紫禁城
奪去了無數(shù)奇珍異寶
其中就包括這件玉瓶
后被開雜貨鋪的煙臺人楊鑒堂
認出是宮中之物
重金購得后帶回祖國妥善珍藏
楊鑒堂臨終前叮囑兒子楊景韓
一定要傾力守護這件國寶
不可再落入外邦
1938年日寇侵入煙臺牟平
多次威逼利誘楊景韓
他寧可性命不保
也不肯透露玉瓶半點消息
1972年
年逾八旬的他將玉瓶挖出獻給祖國
玉瓶才得以重見天日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
《中國歷史》課本中
還收錄了這件玉瓶的照片
精雕細琢的玉瓶
見證了清代制玉工藝的鼎盛發(fā)展
也承載了中華兒女
傳承文化保護文物的民族精神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