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天氣暖,成都演唱會市場也開始暖起來了。王心凌、張惠妹打響今年個唱前哨戰(zhàn),接踵而至的還有后街男孩、黃綺珊……雖年華漸老,可心中的Ta永遠如“白月光”般存在。昔日偶像不再活在卡套或海報里,一定要為自己的喜愛老牌歌手買一次單,是多少中老年心中最后的倔強。
刀郎2025巡回演唱會已經官宣日程,而2024年最后一場,北京站現(xiàn)場座無虛席,門票一度被炒至幾萬元一張,“刀郎演唱會門票已成盡孝硬通貨”登上熱搜。據媒體報道,刀郎演唱會南京站的觀眾畫像顯示,“60后”“70后”的比重占50%左右,“80后”“90后”超過30%,“95后”“00后”僅占20%。前輩們的戰(zhàn)斗力,真的太強了。?

元老們出手,讓“時代的眼淚”們無法再低調,必須接住這“潑天富貴”。
只要你還在唱,我們就還在追。OG(元老)們也有自己的頂流:30年前掛在嘴邊的譚詠麟、劉德華、張學友,一開票即售罄。買到票的中年歌迷們,在現(xiàn)場聲嘶力竭地吼著,并不在意歌聲是否跑調。隨便哪首歌,都能引起全場大合唱。
只要心懷熱愛,就能多一種“玩法”。由刀迷自發(fā)組織“刀郎作品研討會”,不同于傳統(tǒng)追星形式,沒有拉踩,不做打投,而是共話音樂文學和哲學。關于偶像的一切都能成為“助推”,演唱會現(xiàn)場視頻、歌詞隱喻解讀、旋律感表達、編曲層次感、歌壇江湖恩怨……在港樂、流行樂的滋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音樂品位并不差。
只要有所追逐,哪管年齡大小。每條真情實感的評論,處處散發(fā)著“活人”氣息。除開家長里短的問候,玫瑰、贊、愛心充當開頭和結尾,外加滿屏的正能量夸贊,中年人的評論區(qū)從來不吝贊美。比起數據水軍們千篇一律的“控評”,更顯真誠。在不內耗的最佳年齡,前輩們正用自己的方式“解讀”青春。?

“中年少女”和“歸來的少年”去看演唱會,看的是一種情懷。在耳畔呼嘯而過的句子,是久違的青春,成長與疼痛……
聚光燈下閃耀的,不僅是年少時喜歡的偶像,還有被遺忘的夢。當年只存在于卡帶中遙不可及的嗓音,變成一個個鮮活的人,出現(xiàn)在眼前。雖然彼此臉上都有了歲月的痕跡,卻有一種“恰好你也在這里”的動容。一首首老歌,讓人一瞬間淚流滿面。內涵豐富的歌詞,可以成為獨立的文本,有“靈魂似乎還活著”的對味。蘊含著的,是音樂,是藝術,是文學,是哲學。
忘我呼喊和吟唱中,不僅有短暫的情感療愈,也有被保溫杯和枸杞固化的中年人,對自我身份重新定義的嘗試。熒光棒揮舞那一刻,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面孔,不再是連姓氏都模糊的“某某媽媽”“某某爸爸”。彼此對望,眼角帶著笑意,就像當年躑躅轉角的那一絲絲過往?;貞浧甬斈甑寞偪瘢痊F(xiàn)在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以為是“鬼迷了心竅”,其實“春風再美也比不過你的笑”。
選擇老朋友還是新生代,不存在無謂攀比,“悅己”成為首選。看到共用一張臉的“微do”們還在被追捧,他們會忍不住為自己心中的“實力派”又默默加上幾分。翻開30年前的電影海報,一張張國字臉,一個個天然健美的身姿,至今都很時髦,一顰一笑都讓人心動。他們踐行的“中國式審美”,沒有標準答案。
短劇屠榜、旅游主力軍、撐起演唱會,追星前輩們的消費實力與潛力可見一斑。銀發(fā)一族,正成為新的市場藍海。
“活力前輩”們,需要的情緒價值從來不低。如今,演唱會等細分領域的興起,讓他們也被看見。這股力量的崛起,早在2022年便露端倪。此前,曾有機構發(fā)起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0后”追星踴躍。
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曾說,陪伴、幽默、愛、談話和其他許多東西都是人類的本質。演唱會之外,習慣將愛意藏在心底的中年人占大多數??缭缴胶#诶娴暮榱髦杏肋h堅守自我,情感和精神需求,不會隨年齡增長消失。無論陽光還是雪地,他們都能繼續(xù)“撒點野”。
不算流暢的互聯(lián)網接軌之旅,風險和陷阱始終共存。年輕人開始為老一輩的養(yǎng)老金擔心。動輒上萬元的門票,搶票渠道是否正規(guī)?代拍是否靠譜?瞄準這一“氪金”群體,黃牛平臺假票頻現(xiàn);頭腦沖動買簽名周邊,到手才發(fā)現(xiàn)是盜版;不注意“審題”,錯把音樂會當成演唱會,2024年12月6日,伍佰的搖滾歌劇《成功之路》在上海演出,部分觀眾因誤解該場演出為伍佰個人演唱會而高喊退票。也有人表示是自己在購票前沒有看清楚,“買之前沒做功課,原來是歌劇,不是大合唱的演唱會。”票務平臺只得向已購票用戶發(fā)送短信提醒演出內容,并延長了退票時間……可以適度“為愛癡狂”,但也要小心“沖動的懲罰”。
“我們所追逐的,其實是根植于我們內心深處的、某種難以更改的信念?!?/strong>一位跨越34年,在2024年歲末再度與崔健面對面的歌迷如是說。?
撰文/ 吳德玉 車家竹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