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涼山的山水之間,成昆鐵路猶如一條鋼鐵巨龍蜿蜒而過,一聲汽笛拉近了時空的距離,也改變了千萬人的生活。而喜德,宛如鑲嵌在這條巨龍身上的璀璨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芒。它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發(fā)展希望的重要節(jié)點。
車輪滾滾,一路向前。2022年12月26日,喜德正式邁入“動車時代”,16.06萬喜德人民翹首以盼的“動車夢”終于成為現(xiàn)實。在這條經(jīng)濟大動脈上,每一寸里程,都鐫刻著喜德人民對速度的追逐。
歷史回響:從艱難筑路到通車巨變
20世紀50年代末,成昆鐵路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這是一場與艱難險阻的較量。在喜德縣境內(nèi),地勢復雜,群山環(huán)繞,尤其是沙馬拉達隧道的修建,堪稱挑戰(zhàn)極限。
“沙馬拉達”在彝語中意為“開滿杜鵑花的山谷”。沙馬拉達隧道是成昆鐵路的第一長隧,全長6379.12米,也是成昆鐵路的最高點,被譽為“成昆之巔”。隧道穿越高山峽谷,所處區(qū)域海拔2200多米,最大埋深600米,地質(zhì)條件復雜,暗河、斷層、泥石流隨處可見。
1959年3月,沙馬拉達隧道正式開工。17000多名喜德群眾積極投身建設,他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一起,憑借頑強的意志和簡陋的工具,在懸崖峭壁間開山辟路、架橋鋪軌。由于條件受限,施工只能依靠大錘、鋼釬一點點鑿孔爆破,多數(shù)時間一天只能前進半米。令人欣喜的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沙馬拉達隧道主體工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修建完工。1966年11月,隧道成功貫通。與此同時,隧道的建設也為地質(zhì)學研究提供了珍貴材料,為世界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參考。
1970年,成昆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這一偉大工程,結(jié)束了喜德人背馬馱的歷史,將封閉的山區(qū)與外界緊密相連。如今的喜德縣城標志景觀之一,便是成昆鐵路從縣城中心一穿而過。
通車后的喜德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曾經(jīng)的交通不便、物資匱乏,因為火車帶來了外界的商品、技術(shù)和思想,當?shù)氐霓r(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資源也得以運往全國各地,促進了經(jīng)濟的繁榮。喜德火車站更是成為了熱鬧的樞紐,見證了無數(shù)喜德兒女的出行與歸來,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與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舉行的世界隧道大會上,備受期待的“過去50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0個隧道工程”榜單揭曉。令人矚目的是,中國共有9項工程脫穎而出,其中包括喜德縣境內(nèi)的成昆鐵路沙馬拉達隧道,這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選的隧道工程,其卓越成就可見一斑。
時代發(fā)展:新成昆帶來新機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2016年,新成昆鐵路在喜德境內(nèi)開工建設,其中小相嶺隧道成為關鍵工程。這條全長21775米的隧道,施工難度極大,面臨著涌水、涌砂、塌方等諸多難題,但建設者們沒有退縮,經(jīng)過不斷地攻堅克難,2022年12月26日,喜德人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復興號”動車,自此喜德也正式邁入動車時代。
走進喜德西站,寬敞的站前廣場、巍峨的站房映入眼簾,以紅黃黑相間的彝族漆器元素構(gòu)成的“彝族老家·幸福喜德”的標志隨處可見,濃烈的民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新成昆鐵路的開通,極大縮短了喜德與外界的時空距離,車窗外,處處是青山綠水,一幅現(xiàn)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如今,從喜德西站乘車,3小時可北上成都,4小時能南下昆明,30分鐘就能直達州府西昌。通車不僅方便了出行,也為喜德的經(jīng)濟發(fā)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旅游業(yè)迎來新契機,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感受喜德的自然風光與民族文化。
動車飛馳,邂逅非遺。1月21日14時18分,隨著新成昆鐵路喜德西到西昌西的C37次列車從喜德西站緩緩啟動,一場移動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在車廂內(nèi)拉開帷幕。行李架上掛滿紅燈籠、車窗上粘貼著鏤空窗花,旅客座無虛席。原創(chuàng)母語歌曲串燒《喜德拉達》《吉祥酒歌》等讓旅客們感受到彝族音樂的獨特韻味。
旅客楊琪對這場表演印象深刻,她欣喜地說道:“我經(jīng)常乘坐新成昆鐵路的列車旅游,這還是第一次在車廂內(nèi)體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我在列車上就開啟了歡樂的陽光之旅!”
喜德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人表示,把璀璨的彝族非遺文化通過鐵路這一紐帶傳遞給更多旅客,將不斷促進喜德文旅深度融合發(fā)展。
列車抵達西昌西站后,在候車大廳,非遺傳承人吉伍五呷為旅客們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很多人想了解彝族傳統(tǒng)文化,彝族漆器就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技藝。春運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吉伍五呷說道。
慢火車溫情:連接大山與希望
2月13日清晨,在成昆鐵路喜德車站的站臺上,一群身穿校服、背著書包的學生整齊列隊等待“校車”到來。
9點52分,一列綠色的火車穩(wěn)穩(wěn)??吭谡九_。這是常年穿行在大涼山崇山峻嶺中的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車,沿線經(jīng)過38個鄉(xiāng)鎮(zhèn),輻射周邊97個鄉(xiāng)鎮(zhèn),票價數(shù)十年不變,最低2元,逢站必停。這趟綠皮“小慢車”因沿線眾多學生搭乘,也被稱為孩子們的求學“校車”。

為方便學生學習,鐵路部門溫馨地將3號車廂拆裝改造成了“學習車廂”,在車廂兩側(cè)靠窗位置安裝了課桌椅,放置了書柜。乘車之余,學生們在這里閱讀、學習。
“每個月我都要乘坐這趟火車,尤其喜歡‘學習車廂’里的學習氛圍?!痹捯魟偮?,喜德縣瓦爾學校學生莫色阿依飛快地跑向“學生車廂”,生怕?lián)尣坏胶玫奈恢谩?/p>
2分鐘后,列車緩緩開動,車廂里頓時熱鬧了起來?!懊磕赀@個時候我們都會在列車上準備一些小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迎接開學季,今年是列車詩會。”中國鐵路成都客運段集團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吉布日哈介紹道。
車廂里,一名鐵路工作人員裝扮成“詩仙李白”,帶領同學們進行詩詞分享?!罢€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瓦爾學校高一學生沙馬伍呷立馬誦讀起了李清照的詩詞。
吉布日哈表示,自己年少時也是搭乘這趟慢火車踏上求學之路,接受到大山外更好的教育,成為一名鐵路工作者。如今,吉布日哈和同事們一起,致力將孩子們的求學路打造成更為溫馨的驛站。
除了孩子們受益,這趟列車也見證了當?shù)匾妥謇相l(xiāng)趕集、過節(jié)的獨特場景。列車上,乘客不僅能攜帶家禽牲畜,雞鴨羊豬等“特殊旅客”也無須購票就能享受這段旅程。鐵路部門還額外騰出一節(jié)車廂,增設牲畜拴掛處。車廂內(nèi)不時還傳出貨品叫賣聲,熱鬧非凡宛如集市一般。
成昆鐵路在喜德的故事,是一部奮斗史、發(fā)展史,更是一部充滿溫情與希望的傳奇。它見證了喜德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后走向繁榮。未來,隨著交通網(wǎng)絡的不斷完善,喜德將在成昆鐵路的帶動下,繼續(xù)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奮勇前行。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