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腌菜幾乎是每家每戶必備的一道小菜,實在是再尋常不過了。說它尋常,是因為原料都是些不起眼的食材:蘿卜、蘿卜纓、白菜幫、青菜莖、黃瓜、豆角、子姜、嫩蒜、蒜薹……處理方法幾乎如出一轍,就是“腌漬”。從買菜、選菜、清洗、晾曬到腌制,再到端上餐桌,都是家人手把手制作出來的。每一片葉子、每一碟腌菜,都浸漬著家的味道。
不過,家鄉(xiāng)的腌菜味道實在令人難忘。說難忘,大抵是一種情感。桌子上即便沒有其他菜肴,只要有腌菜也能湊合一頓;下館子吃飯,即便滿桌都是大魚大肉,也總是習(xí)慣性地問:“老板,有沒有泡菜哦?”
泡菜,又叫酸咸菜。一碗稀飯,幾片泡菜,生活便多了幾分滋味。煮面條時,從壇子里撈出幾片青菜葉子,切成條放到鍋里或碗里,味道咸酸,口感脆生,不用放油和調(diào)料,那撲鼻的香味讓人口水直流。那些泡了較長時間的酸蘿卜,別看它黑黢黢的,卻是燒酸菜湯或燉老鴨湯的最佳食材。
過去,不少人放學(xu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揭開壇蓋,用筷子夾出一塊剛剛泡熟的青菜、兒菜或者蘿卜。一口咬下去,整個口腔、牙齒都似乎被酸浸泡著,額頭會浸出細(xì)細(xì)的汗珠,但隨即就是滿口的清香,那感覺真是無以言表。
腌菜不僅是味蕾的記憶,更承載了四川人對家鄉(xiāng)、對生活的樸素情感。

除了泡菜,另一種腌菜是干菜,也叫干咸菜,主要包括蘿卜干、冬菜、榨菜等。與泡菜相比,干菜更多是作為輔菜或者下飯菜出現(xiàn),其做法卻更為復(fù)雜精細(xì)。但四川人不怕麻煩,總是努力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干菜扣肉,也稱咸燒白,是四川人最喜歡的菜肴之一。制作時,先在碗底撒幾顆花椒,把切好的帶皮五花肉朝下整齊擺放,再鋪上炒制好的干咸菜。上鍋蒸熟后,扣個盤子翻過來,一道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咸燒白就做好了。蒸熟的燒白,露出點點肉紅,令人垂涎;肉塊肥而不膩,油脂早已融入干咸菜中,使其軟綿略帶甜味。菜香與肉味相互滲透,齒舌間流動著鮮香糯甜的滋味,令人久久難忘。
干菜的制作需經(jīng)過“曬、腌、藏”三道工序。每年冬至或陽春三月,不少人開始制作干咸菜。先把青菜、冬菜、蘿卜條曬至六七成干,洗凈晾干切成段,加入鹽、白糖、花椒、味精、白酒等等調(diào)料揉搓,再晾曬一段時間。最后,把腌制好的干菜放入壇中,鋪上稻草壓實,再把壇子倒扣在盛了水的托盤上,隔絕空氣,確保壇內(nèi)菜塊不變質(zhì)。這看似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其實是個“技術(shù)活”。如果密封不好或者托盤水干,干菜則會發(fā)霉或變味。而干菜如酒,越陳越香、越老越醇,可以存放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隨吃隨取。
人們?nèi)绱擞眯淖霾?,實則是在經(jīng)營生活。有了這咸菜,飯菜更香了,家人也更親近了。

在“中國冬菜之鄉(xiāng)”南充市高坪區(qū)青居鎮(zhèn),半個鎮(zhèn)子都是冬菜廠,空氣中彌漫著濃郁醇香的冬菜味道。每次經(jīng)過冬菜廠,總?cè)滩蛔⊥锍蛏蠋籽?,看一看那整齊擺放的數(shù)千個大瓦壇,聳幾下鼻子聞一聞那誘人的香味,口水便在嘴里打轉(zhuǎn),仿佛已經(jīng)嘗到了那一口脆爽的滋味。
煙火日子里,與家人圍坐餐桌前,可以沒有山珍海味,可以是一桌簡簡單單的家常菜,但絕不能少了一碟腌菜。它是餐桌上的“點睛之筆”,家有腌菜飯更香。腌菜,是歲月沉淀的滋味。嚼下一口腌菜,品出的不僅是咸鮮酸爽,更是家和愛的味道。
撰文/?周漢兵
編輯:余鳳
責(zé)任編輯:陳翠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