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傳,1900年前,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在都江堰青城山的天師洞前親手種下了一棵銀杏樹。時至今日,這棵銀杏依然屹立不倒,樹干蒼勁古樸,枝條舒展有力,曾被入選“天府十大樹王”。每逢白露時節(jié),樹上便掛滿了成熟的白果,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一陣風過,粒粒果實隨風墜落,引得路人忍不住撿拾,帶回家烹制一鍋香氣四溢的白果燉雞。

提到銀杏和白果,青城山便不可不提。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青城山在第四紀冰川期成為眾多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因而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孑遺物種,比如珙桐、水青樹、連香樹等,被譽為“活化石”的銀杏也是其中之一。白果,是銀杏科銀杏屬植物的果實,學名銀杏果,又名公孫果。其形橢圓,表面呈白色或淡黃色,內種皮膜質,成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白果是一味中藥材,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其吃法很多,比如鹽焗白果、干炒白果、桃膠白果銀耳湯等,但在青城山乃至四川,最受青睞的莫過于白果燉雞。這道美食承載了青城山的靈氣與歲月的沉淀,成為人們心中難以忘懷的味覺記憶。


青城山最好的白果,便產(chǎn)自天師洞前的那株千年銀杏樹。每年白果成熟時,當?shù)貜N師們都會相約上山,精心撿選這些果實,以為來年烹制美食備料。白果燉雞,作為當?shù)氐囊坏烂?,對白果的挑選要求堪稱一門學問。挑選之法可以借用中醫(yī)“望、聞、問、切”四字訣來概括:“望”就是用眼睛看,色澤潔白,大小均勻為佳;“聞”就是用鼻子嗅,無異味為佳;“問”就是搖晃白果,用清脆響聲回答者為佳;“切”就是用手摸,外表光滑,果實飽滿為佳。需注意的是,白果用量不宜多,一鍋放二三十粒,便足以令菜肴香氣四溢,滋味悠長。選好白果后,還需經(jīng)過一個重要步驟——干炒。據(jù)說,經(jīng)過幾分鐘干炒后的白果,不僅色澤更加鮮艷,還更容易燉爛。烹飪過程中還有一個秘訣:分兩次放入白果,雞肉燉兩小時后,先放入了一半白果;起鍋前半小時,再放入另一半白果。據(jù)一位老饕介紹,“第一輪白果因為燉得久,香味可直達雞肉深處,第二輪白果則是讓雞湯更加濃郁芬芳?!?/p>
經(jīng)過數(shù)小時的慢火燉煮,看似普通的土雞與白果相遇,碰撞出了奇妙的變化。揭開鍋蓋,蒸汽繚繞,湯色如琥珀,雞皮金黃,白果晶瑩,一種獨特的芬芳撲鼻而來。此時嘗上一口,但覺白果軟糯,雞肉鮮嫩,湯汁醇美,一縷醉人的奇香在唇齒間舞蹈,然后穿過味蕾,抵達腸胃的深處。最后,意猶未盡的人們還可以就著雞湯泡飯,吃得那叫一個心滿意足。人們常說,美景讓人過目不忘,青城山便是如此。其實,美食同樣能讓人入口難忘,白果燉雞便是其中的代表。若非如此,趙樸初先生也不會對青城山的白果燉雞贊不絕口,寫下“青城好,銀杏二千年,久已參天歸眾望,不辭落子助人餐,功德絕人寰”之佳論。

?
本期話題
除了燉雞,你還知道白果的哪些吃法?評論區(qū)分享菜單~
?
撰文/?王國平
編輯/梁慶 郭書瓊 責編/謝夢?馬艷琳?審核/姜明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