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chuàng)“漢字川劇變臉”表演、二十四位童聲吟唱《千字文》《百家姓》《禮運大同篇》《中華好家風》等國學經(jīng)典表演、漢字主題舞蹈、“云覽華夏字庫”沉浸式體驗……3月30日,經(jīng)過近五年的籌備建設(shè),中國古文字博物館·東方漢字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開館盛典在成都舉行。作為中國首座以漢字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該館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擁有以古文字和漢字為主題的藏品 2000 余件。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承載著華夏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基因。翻開中國文化發(fā)展歷程:從遠古時期仰韶文化的黃河文明、良渚文化的長江文明,到紅山文化的象形文字,以及遠古時期的三星堆、古蜀金沙文化起源。從符號到象形文字,從倉頡造字到今天的漢字,近4000年的殷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秦代統(tǒng)一文字的篆書到漢代的隸書,再到西夏文、契丹文,唐宋之后的楷書、行書、草書、魏碑等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

博物館中,展品實物主要有刻有甲骨文的龜甲、碑刻、石刻、高古玉器、書卷、漆器、酒器、石器、匾額、雕版、寶劍和歷代名家篆刻(印章)以及歷代名家拓片等。核心展陳即以漢字載體與形態(tài)的演變?yōu)榫€索,系統(tǒng)性梳理中華文明進程。
史前至商周時期,三星堆遺址骨刻符號、黃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刻符等早期文字雛形,以及殷墟甲骨文等成熟文字體系,展現(xiàn)出漢字最初的形態(tài)。秦漢至唐宋時期,簡牘、帛書、碑刻、雕版等不同載體的漢字書寫形態(tài),則揭示漢字在政治、文化傳播中的核心作用?!拔覀兿Mv好每一個漢字背后的故事。通過漢字的音、形、意以及相關(guān)展品的互動體驗,讓觀眾真正領(lǐng)略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東方漢字博物館館長玲瓏在采訪中表示。

記者了解到,自博物館籌建以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機構(gòu)、收藏家和熱心公益事業(yè)的企業(yè)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向博物館捐贈藏品共計1200余件,并提供大量的文史資料和實物,為博物館建設(shè)作出貢獻。
“社會各界捐贈不僅是物質(zhì)支持,更是對文化傳承的熱忱。這些文物將助力博物館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文化橋梁?!睎|方漢字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文字博物館館長、著名軍旅書法家譚文貴表示:“博物館將肩負起社會責任,以傳承文明火種為使命,向世界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國際傳播,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p>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