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晚自習并恢復雙休日;高一、高二年級全面停止周末返校;高一、高二年級雙休,高三單休……一個多月來,江蘇、浙江、湖南、廣西等地教育部門送上“春季大禮包”。
恢復高中生雙休日的新政,本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不料卻造成了不少家長們的憂慮。近期,四川一位高中學生家長在問政四川網(wǎng)絡平臺提出:孩子正是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如果實行周末雙休會對孩子學習有影響。
讓高中生“回歸”雙休日,為何引發(fā)“偽命題”之爭??

落實高中生恢復雙休日的政策,不僅是對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規(guī)定的遵守,更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以及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看似日常的雙休調(diào)整,體現(xiàn)了國家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視。各地的體育新政,強調(diào)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也是旨在落實今年1月出臺的《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實施學生體質(zhì)強健計劃,標志著我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正式邁入系統(tǒng)性改革新階段。
內(nèi)卷式教育、空心化成長,讓高中生雙休“回歸”刻不容緩。一名16歲學生考試時突然暈倒,經(jīng)搶救無效離世;一名高三學生,在課間跑操時猝死;長期失眠焦慮,16歲少女被迫休學……日趨年輕化的健康預警,頻現(xiàn)校園。困在層層學習壓力中的高中生,需要由內(nèi)而外的“減速修復”。
第一批暢享雙休的高中生,已經(jīng)開始感受周末的B面。3月的第一個周末,杭州第七中學的一群高一學生,在美術(shù)老師的組織下參加了一次戶外美術(shù)寫生活動,用畫筆記錄春天。長沙的一些高中生,開始學習樂器、走進球場、主動自習,有更多時間自由支配。一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時候讓高中生與社會產(chǎn)生鏈接了。

然而,提倡高中生“回歸”雙休日,卻被不少家長“拒收”。
升學焦慮,成焦慮主因。雙休“回歸”,旨在通過強制休息緩解疲勞,但部分家長擔憂這會降低學習強度,影響升學競爭力。電子產(chǎn)品和游戲誰來硬控?青春期對抗,誰來滅火?孩子的時間誰來規(guī)劃?當雙休日,孩子整天都沒打開書包,是誰的心緊了又緊?畢竟高考選拔性考試的主旨未變,誰來給家長放手的底氣和勇氣?
內(nèi)卷還是松弛,成為選擇題。有家長直言:高中生雙休不是簡單放養(yǎng),有的孩子雙休在家放松,有的則上各種輔導班。待到考試時再開盲盒,是驚是喜?某地家長在“問政平臺”上反饋稱,自實行周末雙休后,當?shù)嘏嘤柕氖召M標準飆升,“一對一”補課的收費標準已飆升至每小時500元。雙休優(yōu)勢尚未顯現(xiàn),反倒引發(fā)新問題。
高中生可以提倡雙休,但不宜搞“一刀切”。推行高中生雙休不是一蹴而就,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教學進度的調(diào)整、外地高中生的往返接送……目前,各地也在循序漸進地推廣雙休:如江蘇揚州、南通等地調(diào)整為高一、高二年級雙休,高三單休;武漢市少部分二級梯隊示范高中在實行雙休,一些高中實行1.5天休。

雙休不是簡單的作息調(diào)整,而是對教育本質(zhì)的回歸。
教育部門、學校與家長,任何人都不是圍觀群眾。針對家長們的擔憂,教育部門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比如開放學校設施,供學生自愿自習或進行體育鍛煉。路漫漫其修遠兮,升學路徑與就業(yè)路徑密切相關(guān),大學學位供給能否跟上?本科與職業(yè)教育能否絲滑融通?單位招聘不唯學歷、不唯名校,是否真能如實做到
對于長期習慣被安排的未成年人,如何安排雙休日也是一門學問。家長與學校、社會都應積極作答:可以是藝術(shù)課時間,讓孩子們看電影、欣賞音樂會;可以是社團日,參加俱樂部活動,在辯論隊培養(yǎng)思辨;可以是家庭日,舉行戶外野餐和燒烤……慢即快,慢下來,為即將到來的高質(zhì)量起跳蓄力。
恢復高中生雙休日,需要一套講究策略和方法的組合拳。社會需要營造用人唯賢的人才觀、正確的勞動觀;家長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成才觀,與學校密切配合,為孩子營造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需要提升課堂效率;制度上,需要打通多元升學路徑;資源上,社區(qū)需要開放的學習空間……
青春期不僅僅是身體的成長階段,更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時期,讓我們攜手,有序推進高中生“回歸”雙休日,恢復青春應有的斑斕底色。

本期話題
讓高中生“回歸”雙休日,你怎么看?評論區(qū)聊一聊~
?
撰文/張崢 吳德玉
編輯/梁慶 郭書瓊 責編/謝夢?馬艷琳?審核/姜明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韓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