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2月6日,四川彭縣(今彭州市)東大街,一名嬰兒呱呱落地。生于茲,長于茲,直到他18歲離開。
此后,一生戎馬的他卻不改愛書藏書,和古籍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生命將盡,他將收藏的典籍無償贈與家鄉(xiāng),此后思茲念茲,只道一聲:“我的這些藏書對我來講就是過眼云煙了。但它們依然是云,依然是煙,依然在北京和成都悠悠而光彩地漂浮著。我祝福它們的存在?!?/p>
春短書長,莫負四月天。且讓我們翻開學者、藏書家李一氓的書香人生。


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和李一氓相遇。在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四川省圖書館等,李一氓的身影,總會閃現(xiàn)。
左手藏書右手捐書,他堅信“樂宜偕眾,書不藏家”。李一氓一生藏書頗豐,自成體系,為藏書不惜重金,卻又多次無償捐贈。他把元朝陸行直的《碧梧蒼石圖》捐給故宮博物院,并在1975年復捐獻文物366件。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也有他的捐書。其中,不少還進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974年、1987年,他兩次向四川省圖書館捐贈藏書,極大充實了館藏,也成為四川古籍的一抹亮色。

這些捐書,內容豐厚,構筑起一條敘事的長河,再現(xiàn)了文明圖景與人間世象。他所捐贈的藏書中,涉略廣泛,稿、抄本均有。宋元本《陳書三十六卷》、《劉向古列女傳七卷續(xù)列女傳一卷》、《新鋟京傳詞林金鏡便錄四卷》(明刻本)、《咸豐官票寶鈔》……既有歷史敘事的雄渾,又不失日常生活的搖曳。人們循書香而入,照見大城小邑的廢與興,天地宇宙的枯與榮。
他的藏書,還在宏大歷史下,呈現(xiàn)東方美學的細膩豐饒。《明陳洪綬水滸葉子》(明末刻本)是古代版畫藝術精品;《芥子園畫傳初集五卷二集八卷》(清康熙芥子園刻彩色套印本),色彩明麗;《黃氏畫譜八種》(明萬歷至天啟間集雅齋刻本),一展明代徽派版畫風韻;《方氏墨譜六卷》(明萬歷十七年方氏美蔭堂刻本)、《紅樓夢圖詠不分卷》(清光緒五年刻本) 畫韻迷人……這些藝術的活水,流經無數(shù)個昨日而抵達今天,用藝術芬芳,喚醒心靈。

他愛“淘寶”,也樂“代購”,曾戲稱自己是“四川的采購員”。
李一氓淘書有“三重境”:講精、多元且舍得。他每月工資,都會留出預算用于買書。到了20世紀50年代,他常和郭沫若、鄭振鐸等人到琉璃廠、舊書店淘寶,留下不少和鄭振鐸“爭書”的趣談。摯友也影響著他的藏書半徑,他曾寫道:“我原來是收藏字畫的,也買一些有關詞的書籍,后來也趕時髦,跟著他們(鄭振鐸等)競相買小說、劇本、木刻畫。”他還喜歡收集馬列著作及手跡以及毛澤東的早期著作版本,國家圖書館現(xiàn)藏最早的《共產黨宣言》英文版和德文版都是李一氓捐贈的。

李一氓的“代購”故事不勝枚舉,最硬核的帶貨,是帶思想。他曾代為杜甫草堂、眉山三蘇祠、楊升庵紀念館等川內文博單位搜集珍貴典籍。比如他為三蘇紀念館搜集蘇東坡的字帖,并將日本木刻的《蘇東坡集》和蘇轍《欒城集》抄本贈送三蘇祠,也為楊升庵紀念館搜集明清版的楊氏著作,購買明嘉靖的瓷器。一書一籍里,精神之火燎原,故鄉(xiāng)不再是回望的地方,而是共閱讀、同成長的原鄉(xiāng)。

一跋一印知一氓。
李一氓的藏書中,還有蔚為大觀的批校題跋,以及個性化的藏書印。仔細閱讀題跋,他的尋書歷程,或讀到此頁的見解思緒撲面而來。他的藏書印極富個人特色,諸如“濯錦江邊”“還有”“靠邊站”等,將鄉(xiāng)愁、幽默融于其中。
從藏書到捐書,他以行力證,書的價值不在于占有,不在架上積灰,而在于被需要、被看見、被閱讀、被討論。1982年,李一氓建議故鄉(xiāng)彭縣建圖書館。1988年,彭縣圖書館(今彭州市圖書館)建成,李一氓親題館名,并把自己珍藏的書刊文獻4200余冊,分25次寄到圖書館。他曾搜集二十種現(xiàn)存最全版本《花間集》,并費心校勘,出版《花間集校》,只為“亦給治文學史者有可信賴的依據”。他捐贈的《明陳洪綬水滸葉子》等通過“中華再造善本”,走入更多人身邊。

如今,在四川省圖書館,人們可以通過“二李”文庫,看見這位大家的書香人生:愛書是初心,藏書是愛好,捐書是擺渡,出走歸來,李一氓的“書林外傳”,書香盈盈。

本期話題
今年,哪本書是你的心中最佳?評論區(qū)聊一聊~
?
撰文/邊鈺
編輯/郭書瓊 責編/謝夢?馬艷琳?審核/姜明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