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融媒記者 劉曉丹
王淞,蜀光中學初中語文教師,市“四有”好老師,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致力于學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建設,從教十余年,憑借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嫻熟的教學技巧,先后獲得全國教學課例二等獎、省級課堂教學大比武二等獎、省級作業(yè)設計一等獎、市課堂教學大比武一等獎、校命題大賽一等獎等。所撰寫論文多次在省級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多次獲省級論文比賽二等獎、市級論文比賽一等獎,多次指導學生在省市級作文比賽中獲一等獎。

以愛為媒,延展教育的長度
“愛是教育的靈魂,是鑒別教育的尺度?!痹谂c學生的交往中,王老師總是守住心底的那份“教育情懷”,潛心育人,做終身教育的踐行者,做學生道德的引領者。在工作中,她用自己細膩的內(nèi)心關注著孩子的細微變化:青春期女生的羞怯、人際交往的困惑、學習成長的挫敗……每件事王老師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帶班期間,她多次為貧寒自卑的孩子悄悄充飯卡,為其購置冬衣;她與性格孤僻的孩子結(jié)為QQ好友,為單親孩子送上生日雞蛋和鼓勵語。她把那些細微的言行化作“愛”,溫暖了孩子的整個青春期。她始終相信,一個好老師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無論是語文教學還是德育,王老師始終把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大到對知識的吸納、對生活和生命的啟發(fā),小到一句話的叮嚀和三五字的囑咐。常常會有在高中就讀的學生自豪地說:“這個知識點,初中時我們王老師都已經(jīng)講過了!”也有孩子發(fā)信息給她傾訴:“分班后,又遇到被孤立的情況,但我還記得你初一給我說過的話,我不怕了……”

以學促教,拓展教育的廣度
教無研不生,研無教不立。為了能將教、學、研相結(jié)合,王老師積極參加各種校內(nèi)外學習,在研討中提高,在提高中應用,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在她的語文課堂上,常常能看到學生或“霸占”講臺自信大方地表達,或化身古代文人深情地吟誦;也能看到學生因發(fā)言爭得面紅耳赤,因搶著背書“大動干戈”……她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她不拘泥于課本,教學內(nèi)容從字詞句篇到經(jīng)史子集,從重要考點到學科素養(yǎng),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且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對課堂的高效駕馭,得利于王老師持之以恒地積極地閱讀專業(yè)書籍,并能使理論落地,實踐生根,以讀促教;也得利于她總是積極參加各類比賽,以賽促教。她常說,學而不厭,奮斗不悔。王老師在教育、教學、教研的路上自信從容,心懷熱愛,一路向陽。




以德而耕,開掘教育的深度
作為分管年級德育工作的年級組長,王老師始終堅持以德立人,用德育帶動教育,促進學生言行的發(fā)展和思想的成熟。通過分學段德育目標的設立、年級德育班會的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年級學生會的培訓管理等,讓年級德育工作井井有條。在年級管理中,她注重對年輕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通過學生干部的規(guī)范化培訓,帶動學生自治。在班主任培訓中,她注重班級個性化發(fā)展,注重班風學風建設,以班風促學風,以班級管理促教學成績。










教育之途漫漫,師者潛心修行。“持一支粉筆,帶兩袖清風,站三尺講臺,育四方桃李”,這是她育人之路上永恒的追求。也許她沒有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但她有用一顆平常心做平凡事的堅持,有十年如一日地深耕于教育田地的堅守。蜀光百年奮進路,必將留下她——一位平凡的“公能”人的深深的足跡!
編輯:張翠娜
責任編輯:鄭皓勻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