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融媒記者 幸維微
"母校"二字,在蜀光學子心中重若千鈞。當白發(fā)蒼蒼的老者顫巍巍地撫摸校門斑駁的石柱,當事業(yè)有成的中年人在思蜀亭前駐足凝望,當青春正茂的畢業(yè)生與恩師緊緊相擁——這些動人的瞬間,構成了蜀光百年校慶最溫暖的底色。學子回家,不僅是身體的歸來,更是精神的返鄉(xiāng);不僅是記憶的追尋,更是初心的叩問。

蜀光校園的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時光的密碼。釜溪河畔的朗朗書聲,運動場上的矯健身影,圖書館里的求知目光——這些散落在歲月長河中的碎片,在重逢的這一刻被重新拾起、拼接。七十歲的張阿姨與同窗好友相視一笑,仿佛穿越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重返那個純真年代;王琪院士站在當年讀書的教學樓前,眼中閃爍的依然是少年般的熱忱。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正是教育最神奇的魔力所在。
回家的意義,在于重新確認自己的精神坐標。當校友們在校史館看到自己當年的成績單,在榮譽墻找到熟悉的師長姓名,在"容止格言"前不自覺整理衣冠時,他們完成了一次莊嚴的精神確認。張元龍先生帶來的《南開修身錄》,恰似一面鏡子,照見蜀光學子代代相傳的精神品格。這種品格,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反而在時光淬煉下愈發(fā)閃亮。

今日的回家,更是為了明天的遠行。當校友們將畢生所學回饋母校,當侯朝煥院士設立"獎教金"培育后來者,我們看到了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蜀光學子的回家,從來不是簡單的懷舊,而是帶著各自的人生閱歷,為母校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一位校友所言:"我們回來,是為了讓更多學子能夠更好地出發(fā)。"
百年蜀光,因學子的歸來而青春永駐;萬千學子,因母校的守望而前路光明。當慶典的歌聲漸漸遠去,這份回家的溫暖將化作前行的力量。愿每一位蜀光學子,無論走得多遠,都能?;丶铱纯?;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讓蜀光的精神薪火永續(xù)。因為這里,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原鄉(xiāng);你們,永遠是蜀光最驕傲的兒女。
編輯:張翠娜
責任編輯:鄭皓勻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