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紅玩具 “捏捏樂” 的質量安全問題引發(fā)廣泛關注。“捏捏樂”作為一種可揉捏、擠壓、慢回彈的解壓玩具,憑借其可愛外形與軟糯手感,迅速風靡年輕群體和兒童。
■“三無”“捏捏樂”頻現校園周邊
記者走訪校園周邊玩具店、商超及玩具城發(fā)現,盡管多數玩具包裝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執(zhí)行標準等信息完整,但 “三無” 產品仍混跡其中。當記者詢問經營者玩具成分時,得到的回復“不知道”。



相關第三方檢測機構工作人員表示,“捏捏樂”玩具的材料主要以硅膠或者PVC(聚氯乙烯)、TPU(熱塑性聚氨酯橡膠)為主,它在加工的過程中,有可能會使用膠粘劑、膠水等物質。這些物質如果是劣質的話,會揮發(fā)有害的物質,對兒童健康有很大危害。

■包裝齊全的玩具肯定安全?
走訪調查中,記者發(fā)現多數家長認為從商超購買的玩具質量肯定靠譜;一部分家長愿意選擇價格較高的玩具,認為“一分錢一分貨”;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包裝齊全的玩具,就能規(guī)避安全風險。

但不容忽視的是,即便通過合格檢測準予銷售的 “捏捏樂” 玩具,其潛在的安全風險仍不容小覷。根據我國現行玩具安全系列標準GB 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規(guī)范》中,僅對8種可遷移元素(銻、砷、鋇、鎘、鉻、鉛、汞、硒)和6種增塑劑(DBP、BBP、DEHP、DNOP、DINP、DIDP)的含量有明確要求,并未對甲醛和揮發(fā)性有機物(VOC)等物質有明確的限量要求。
專家建議,我國玩具安全系列標準的涵蓋范圍應不斷修訂,對玩具中含有的危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有害物質應進一步明確限量。

■杜絕“毒玩具”需進一步建立嚴格市場準入制度
專家呼吁要進一步建立完備且嚴格的玩具市場準入制度,在生產線上就杜絕有害玩具的產生。
同時,積極開展兒童玩具風險監(jiān)測評估制度,通過收集分析投訴舉報、抽檢、執(zhí)法辦案以及企業(yè)生產等信息,精準聚焦兒童玩具市場中的質量安全問題,強化監(jiān)管措施。

不僅如此,兒童玩具市場還應建立“黑名單”制度,倒逼生產經營者和網絡經營者增強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自覺。相關電商平臺、市場平臺、監(jiān)管部門要依托“黑名單”開展核查或檢查,筑牢兒童玩具的安全防線。

編輯:陳翠
責任編輯:余鳳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