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聯(lián)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與相關企業(yè)合作,成功開展了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瞻性臨床試驗。該成果標志著我國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上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

受試者是一位因高壓電事故導致四肢截肢的男性。自2025年3月植入該腦機接口設備以來,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僅用2—3周的訓練,他便實現(xiàn)了下象棋、玩賽車游戲等功能,達到了跟普通人控制電腦觸摸板相近的水平。未來,這一系統(tǒng)將有望為脊髓損傷、截肢等患者群體,通過運動功能替代技術實現(xiàn)生存質量改善。
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強的神經電極

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研制及生產的神經電極是目前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強的神經電極,截面積僅為Neurali
全球最小尺寸的腦控植入體

在手術友好程度方面,腦智卓越中心研制的植入體直徑26mm、厚度不到6mm,是全球最小尺寸的腦控植入體,僅硬幣大小,為Neurali
精準定位與植入
靶向大腦運動控制中心

精準定位和植入是整個手術成功的關鍵。高精度的電極植入可以為后續(xù)的信號采集和解碼奠定重要基礎。在為受試者進行手術前,華山醫(yī)院采用了功能性核磁成像定位、人腦圖譜繪制定位、受試者專屬三維模型構建等多種腦功能定位方案繪制了患者大腦運動皮層的詳細功能地圖以確保植入位置的精確性。整個手術過程精確到毫米級別,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使用機械臂
拓展生活邊界
下一步項目團隊會嘗試讓受試者使用機械臂,使得他可以在物理生活中完成抓握、拿杯子等操作。后續(xù)還將涉及對復雜物理外設進行控制,例如對機器狗、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智能代理設備的控制,拓展生活邊界。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任梅梅)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