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竹市新市鎮(zhèn)兩河口村志愿者隊長張小英的抽屜里,有兩本不起眼的賬本。一本表格清晰、字跡工整,另一本上則是密密麻麻的數字……它們不是兩河口村的金錢流水賬,卻見證了這個村莊的蛻變,傳遞著滾燙鄉(xiāng)情的溫度。
工作臺賬里,一筆一劃都是責任
張小英的第一本賬本是兩河口村“一串紅”基層河湖保潔隊工作臺賬。
“2025年2月14日,周五,村射水河湖段撿拾河岸步道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6人參與,成功勸阻一起不文明行為。”
“2025年4月3日,周四(清明前),在村射水河湖支流打撈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河岸泥沙堆積。6人參與泥沙清理?!?/p>
……
臺賬上,工作時間地點、內容和人數都記得清清楚楚,一筆一劃都是責任。而這份責任并不來自村委會的安排,而是志愿者們自發(fā)為之的。
每個周末的清晨,張小英的微信群必定準時響起:“周末在家的家人們,巡湖接龍啦!”這條信息一發(fā)出,志愿者們便紛紛響應。周末的射水河的岸邊,便會出現那熟悉的“紅馬甲”。他們弓著腰,觀察水質變化,警惕偷排污水,打撈水面垃圾,清理岸邊雜草……每一項細碎的任務,最終都被記在張小英這本工作臺賬里。

誰能想到,如今這片水清岸綠、引得考察團紛至沓來的河段,曾經卻是村民口中的“心頭病”。
過去的射水河雷家堰,垃圾成堆、污水橫流,不僅污染環(huán)境,更嚴重影響著周邊3個村的灌溉與泄洪。2023年,兩河口村整合河湖治理資金等180余萬元,對雷家堰進行改造提升。改造過程中,志愿者們主動扛起重擔——清理河道淤泥、鋪設景觀圍欄、打造健康步道、栽種花草苗木……從“臟亂差”到“水清岸綠”,村黨支部書記黎冬梅感慨:“我們花小錢辦了大事,如今村里能一直保持潔凈美麗,志愿者隊伍功不可沒?!?/p>
黎冬梅說完看向張小英,張小英笑著摩挲著臺賬的舊頁,“這本臺賬才是‘小錢’——幾支筆芯,幾本冊子。里頭記的,是大家伙兒自愿放棄的周末懶覺,沾滿泥巴的鞋,還有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心?!?/p>
在張小英的工作臺賬里,沒有驚天動地,只有日復一日的細碎堅持,像水滴石穿,硬是把臟亂差“記”成了潔凈美。

積分賬本上,是點滴溫暖匯聚的光河
翻開張小英的第二本賬本,是截然不同的記錄方式——筆記本上,詳細地記錄著村民的名字和+1的數字。這是張小英的積分賬本。村民憑積分年底可以在村里超市兌換些生活用品。但張小英知道,大家圖的不是這個。

易佑英的名字后面,總跟著“德陽趕回”的備注。這位在德陽上班的志愿者,周五一下班就匆匆踏上歸程,只為趕上周末的巡湖?!皝砘嘏懿焕蹎??”有人問?!翱粗謇镆惶焯熳兠溃睦锾鸬酶酃薮蚍怂频?!”易佑英笑著說。
賬本里,曾維玉的積分大多來自“自發(fā)打掃村道”。這位普通農婦的家里有兩個身患腦癱的兒子,她卻總在忙完家務活的閑暇之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為了保護村里的墻畫,她還給自家外圍的墻上加蓋了屋檐。

最讓人動容的記錄是吳英的那幾行。幸福食堂送餐,哪怕只有一位老人需要,吳英也會認真做好這頓飯。整整兩年,無論寒冬酷暑,只要群里一聲“報名”,吳英就準時開火。直到今年6月,村委會才為她申請到一點微薄的補貼。如今,在互助養(yǎng)老點,低齡老人會自發(fā)地照顧高齡老人,身體好的老人也會主動照顧身體弱的老人?!袄嫌兴馈痹趦珊涌诖逵辛松鷦拥淖⒛_。

“我是幸福食堂的管理員,做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眳怯⒄f。但在張小英的積分賬本里,這些普通的名字和累積的數字,卻像夜幕里一盞盞次第點亮的小燈,匯聚成照亮整個村莊的光河。
無形的“第三個賬本”
兩本賬本,靜靜地躺在張小英的抽屜里。它們不是冰冷的記錄,而是兩河口村的蛻變“密鑰”:從“干部干、群眾看”的冰冷隔閡到“全村卷公益”的熱氣蒸騰;從垃圾堰的“心頭病”到“風都是甜的”網紅地標……
張小英有時也會翻看自己用手機“美篇”記錄下的內容——那是一個無形的“第三個賬本”。照片里,是陽光下清理河道的紅馬甲,是吳英端著飯菜走進老人院落的背影,是曾維玉彎腰撿拾垃圾的側影……沒有轟轟烈烈,只有日復一日的微光匯聚。

不同于張小英的紙質記錄,這本“電子賬本”用最生動的視覺語言,記錄著那些未被文字捕捉的微光時刻,這些記憶碎片也拼湊出村莊從“信訪村”到“網紅村”的蛻變軌跡。
采訪接近尾聲時,黎冬梅說起了這個志愿者隊伍“一串紅”的由來?!坝刑焱砩希驹刚邆冊诖謇镅策?,我開著車打開車燈為他們照亮前路,黑夜里那一串紅色的身影突然讓我淚目,他們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可他們所到之處皆是光芒?!崩瓒穭忧榈卣f。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