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的采血室里,廖彬佑平靜地躺在病床上。兩只手臂的針管連接著透明導管,鮮紅的血液在其中緩緩流動,經(jīng)過血細胞分離機,承載著希望的造血干細胞被小心收集,其余成分則回輸體內(nèi)。四個小時的采集結(jié)束后,這袋混懸液將搭乘最快的航班飛往蘇州,為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可能。
“聽到能幫上忙,就覺得一定不能錯過?!弊鳛樗拇ù髮W華西口腔醫(yī)學院2025屆畢業(yè)生,廖彬佑說起這次捐獻,語氣里滿是篤定。她沒想到,2017年一次偶然的決定,會在八年后結(jié)出生命的果實。

那時,常參加校園無償獻血的廖彬佑,從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爸肋@能救人命,就毫不猶豫報了名?!彼杉送僖簶颖荆瑢⒎中蛿?shù)據(jù)錄入中華骨髓庫,之后便默默等待。9年里,她堅持獻血7次,累計2500毫升,手臂上的針孔見證著這份持續(xù)的善意。
今年4月,一個電話打破了平靜——她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與蘇州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且是對方唯一的供者?!氨疽詾闀链蠛?,沒想到真的能幫上忙。”廖彬佑既意外又激動。可這份喜悅沒能立刻傳遞給家人。父母得知消息后,第一反應是反對,“他們總擔心傷身體。”廖彬佑沒有急著爭辯,而是找來紅十字會的資料,又向?qū)熣埥虒I(yè)知識,一點點給父母科普:“捐獻對身體影響很小,但對患者來說,是活下去的希望。”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聽著她耐心的解釋,父母最終選擇支持。

從初配成功到正式捐獻,抽血、高分辨配型、全面體檢……每一步流程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都會反復確認她的意愿,廖彬佑的回答始終是“我愿意”。捐獻前五天,她每天注射動員劑,身體出現(xiàn)低熱、酸痛,像得了場小感冒?!熬桶磿r休息,保持狀態(tài)就好?!彼p描淡寫帶過,一周后復查,血常規(guī)已完全正常。
7月中旬,一封來自蘇州的信寄到了廖彬佑手中?;颊咴谛爬飳懙溃骸案兄x您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您的善舉會永遠激勵我珍惜生命、關(guān)愛他人。”讀著信,她覺得所有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應。
在華西口腔求學的日子里,廖彬佑早已把“仁愛惠澤”的院訓刻進心里。她組織醫(yī)學科普、社區(qū)義診,帶著師生走進養(yǎng)老院,“做科研也好,做服務也好,都得接地氣,知道大家需要什么?!?/p>
如今,入駐口腔醫(yī)學博士后流動站的她,仍在口腔醫(yī)學與造血干細胞領(lǐng)域深耕?!敖】邓担悦嗤?,這是醫(yī)者的初心?!绷伪蛴诱f,就像那袋跨越千里的造血干細胞,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更多人搭起通往健康的橋梁。(王文靜)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