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字為形聲字,始見于甲骨文,由“人”與“?!睒?gòu)成?!叭恕弊餍畏凳九c人的能動性相關;“?!睘橐夥?,象以“又”(右手)執(zhí)紡磚之狀,同時也兼聲符。金文承續(xù)此形,筆畫間藏著不息傳遞的深意。戰(zhàn)國時,“又”變?yōu)椤按纭?。小篆線條圓轉(zhuǎn),隸書蠶頭燕尾,楷書方正簡約。簡化字“傳”,是草書楷化的字形?!墩f文》曰:傳,遽也。大意是傳車驛馬,以達急速。從人,從專亦聲。傳驛天下,繼而傳送無窮。
一字之傳,非聲非形,是志與德、才與識之映照。在歷代書法名帖中,懷仁用王羲之的字匯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傳”字頗具神韻?!都跏ソ绦颉返膫髯殖霈F(xiàn)在“傳智燈之長焰”一句,其結(jié)體端莊遒麗,筆畫剛?cè)嵯酀?、流暢自然。該字“人”旁獨立不羈,“?!迸悦芊€(wěn)健,“寸”旁爽勁利落,可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王道義說,“千秋書圣‘傳’字的傳遞之意,通過筆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耐人尋味?!?/p>
文以載道,道以傳心,薪火不息。中國書畫史是一個歷經(jīng)千年的傳承過程。東漢末年書法家蔡邕,把他的千秋筆法傳給了女兒蔡文姬;蔡文姬把筆法傳給了被稱為中華楷書之祖的鐘繇;魏晉之際,鐘繇又把他的筆法傳給了衛(wèi)夫人;兩晉時候,衛(wèi)夫人又把這個筆法傳給了王羲之家族;王羲之把筆法傳給自己的兒子王獻之等人。隋代時,王羲之的嫡系后裔智永法師繼續(xù)傳承二王筆法,對隋唐的書法影響很大。智永法師的傳人就是初唐楷書大家虞世南,虞世南傳給歐陽詢、褚遂良,又第相傳授給陸柬之、張旭、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顏真卿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的學書筆錄中非常詳盡地講述了向老師張旭學習筆法的細節(jié)。
筆簡意遠、遺貌取神的唐代畫圣吳道子、“青綠金碧”山水畫的代表李思訓都曾到巴蜀寫生嘉陵江三百里風光,他們回到長安, “李思訓數(shù)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
唐代中期后,皇室和很多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就來到了西蜀避難,把中原地帶先進的文明帶到了巴蜀。成都大慈寺等著名寺廟的墻壁上,都留下了不少國畫大師、書法大師的精彩作品。晚唐至五代時期,后蜀主孟昶創(chuàng)立“翰林圖畫院”,巴蜀逐漸形成了以黃筌、黃居寀等為代表的西蜀畫派,并深刻影響了南唐、北宋、南宋時期的繪畫創(chuàng)作。宋徽宗的宮廷畫院,也深受西蜀畫派“詩畫合一”等傳統(tǒng)的影響。蘇軾、文同共同推動了中國文人書畫傳統(tǒng)的弘揚光大。
中國書畫的傳承發(fā)展,千年不息。文脈之傳,不只在身后,更重在當下?!皞鳌弊謴淖中窝葑兊轿幕笳鳎休d著文明的接力。王道義說:“正如薪火代代相傳,‘傳’字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的傳承史,讓后人在觸摸其筆墨與深意時,感受到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無窮魅力。”

出品人:雷和斌
總監(jiān)制:何文宗
總策劃:楚彥
統(tǒng) 籌:唐明 侯敬文 何佳欣 代紅
視頻拍攝/制作:俞文晶 熊雅綺 鄧玥瀟
記 者:陳蕎
文 案:李雪艷 趙梓君 蔣睿(實習) 陳雨睿(實習) 王藝雅(實習)
專 題:劉亞宇
設 計:何如冰
特別鳴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