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張熠
自貢融媒記者 王漢卿
清晨,陽光穿過大安區(qū)非遺示范基地的窗簾,在工作臺上灑落斑駁。61歲的趙巨濤掌心托起一枚核桃,刻刀在起伏的紋路間游走。雕、鏤、鐫、銼、鑿、鉆……刀鋒輕旋,木屑如雪紛落。隨著精準的每一鑿,羅漢衣袂的褶皺、眉宇間的神韻,在這厘米見方的天地里漸次蘇醒——一場無聲的“刀尖芭蕾”正在上演。


“核桃皺褶肌理繁復(fù),紋理變化無常,需依形就勢,不同細節(jié)更要匹配不同刻刀。三分刻,七分功,我的刀,得自己磨才趁手?!壁w巨濤撫過一排泛著冷光的工具。白鋒鋼在電動砂輪下被他親手打磨成型:剜刀、刻刀、削刀,各司其職。從1902年祖父刻下的第一枚印章桃核,到父親手中的生肖,再到1992年他以抽象“龍紋”叩開核雕藝術(shù)之門,趙氏三代人的匠心,盡數(shù)凝結(jié)于這方寸刃口。


1996年,趙巨濤離開自貢市利民機械廠,在檀木林街頭擺起地攤。首日800元的收入,點燃了他投身核雕的決心。從新華書店門前到東方廣場,直至北上潘家園,他一路探索。后來,經(jīng)學(xué)生點醒,他活躍于網(wǎng)絡(luò)核雕論壇,博采蘇工之精微、北派之渾樸,最終熔鑄出大氣雅致的“川派”風(fēng)骨。


“桃核、杏核、松子、橄欖皆可入材。先觀其紋,再因紋構(gòu)思,立意既定,方可下刀。成坯后歷經(jīng)粗砂、細砂打磨,繼而拋光、上油、打孔,方得圓滿。”趙巨濤細述工序。一件核雕,選題至完成,單面作品常需1-2日,雙面則5日左右,成套之作耗時無定,甚或經(jīng)年?!叭肽救郑兜兑娦难!彼衅鹨幻栋鼭{溫潤的舊作,木色沉靜,“這是時間的朋友——經(jīng)年摩挲,反顯歲月醇厚?!?/p>
指尖流轉(zhuǎn),刀鑿精妙。無數(shù)果核在他手下被喚醒生命,浮雕、圓雕、透雕……傳統(tǒng)人物、民俗風(fēng)情、自然勝景,被濃縮于毫厘之間,兼具觀賞、實用與收藏價值。1997年,桃核雕《八仙過?!贰逗酥塾洝窋孬@全國雕刻藝術(shù)大展優(yōu)秀獎;2003年,杏核《李冰像》被都江堰市政府永久珍藏。2019年成都國際非遺節(jié)上,市民無不驚嘆“數(shù)千刀雕一核”的鬼斧神工。當千百件作品被競相收藏,“自貢趙氏核雕”終成閃亮的非遺名片。

如今,作為市級非遺“趙氏核雕”的第三代傳人,趙巨濤心頭更縈繞著傳承之憂:“核雕不止是手藝,更是鹽都人的精神圖騰?!碑斈贻p人驚嘆于微雕神技時,老人依舊埋首燈下——刀鋒起落,木屑簌簌,如時光的碎屑,在他手中悄然聚合成新的傳奇。
編輯:羅祥瑞
責(zé)任編輯:卜一珊
編審:韓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