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秋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紅旗獵獵,軍容威嚴。

受邀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閱兵觀禮臺上,一位神情莊重的六旬男子格外激動——他就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的侄孫盧國釗。受邀參加閱兵觀禮,與趙一曼孫女陳紅等英烈后代并肩而立,望著受閱部隊鏗鏘的步伐、先進的裝備,盧國釗的眼眶濕潤了:“這不僅是一份無上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作為英烈后代,我們必須把先輩的英烈事跡宣講好、傳承好、弘揚好?!?/p>
9月5日下午,記者前往自流井區(qū)仲權鎮(zhèn)竹元村,采訪了剛從北京返鄉(xiāng)的盧國釗。聆聽了感人至深的紅色宣講故事。

為廣大青少年開展紅色宣講
觀禮臺上的感動:榮譽與責任的交織
“當禮炮鳴響,當戰(zhàn)機掠過天空,我仿佛看到了幺爺爺那一代革命者為之奮斗的身影?!北R國釗坦言,站在觀禮臺上,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閱兵式上,每一個方陣、每一件武器,都展現(xiàn)著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這正是無數(shù)像盧德銘一樣的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觀禮期間,他與趙一曼烈士的孫女陳紅等英烈后代深入交流,彼此分享著家族記憶與傳承感悟?!瓣惣t大姐說,‘奶奶的故事是民族的記憶,我們有責任讓更多人知道’。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北R國釗說,英烈后代之間有一種天然的默契,大家雖來自不同家庭,卻肩負著同樣的使命——讓紅色血脈永續(xù)流淌。
“幺爺爺盧德銘犧牲時年僅22歲,他的人生雖短,卻用生命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盧國釗回憶,從小聽著幺爺爺?shù)墓适麻L大,是位讓自己敬佩的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扒锸掌鹆x中,他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主張,率部轉(zhuǎn)戰(zhàn)井岡山,卻在蘆溪戰(zhàn)斗中為掩護部隊突圍壯烈犧牲。”這份家國情懷,早已融入盧國釗的血液。此次觀禮,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傳承英烈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用實干告慰先烈。

在英烈事跡陳列館解說英烈事跡
火炬手與傳承者:信仰之火熊熊不息
“德銘信仰”是什么?在盧國釗看來,是“德行兼?zhèn)洹懹浭姑钡娜缗托叛觥_@份堅定,不僅指引著盧德銘的人生,也成為盧國釗前行的動力。不管在部隊軍營,還是汽運公司,他都踏實肯干、敬業(yè)爭先,不計得失。2008年,作為家鄉(xiāng)優(yōu)秀代表,他當選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爱敾鹁纥c燃的那一刻,我想到了幺爺爺當年傳遞革命火種的場景。”盧國釗說,奧運火炬?zhèn)鬟f的是和平與友誼,而先烈們傳遞的是理想與信念,“兩者都需要接力奔跑,永不放棄?!?/p>
成為奧運火炬手后,盧國釗更加堅定了傳承“德銘信仰”的決心。多年來,他積極參與盧德銘故居修繕、紀念廣場銅像落成、事跡陳列館建設等工作。為了讓盧德銘的事跡被更多人知曉,他主動擔任義務講解員,深入學校、企業(yè)、社區(qū),講述英烈的革命故事?!坝浀糜幸淮谓o小學生講幺爺爺犧牲的經(jīng)過,孩子們聽得淚流滿面,說‘盧德銘爺爺是真正的英雄’?!蹦且豢蹋R國釗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2024年5月8日,央視綜合頻道《國家榮光——盧德銘》播出,引發(fā)積極反響。盧國釗受邀作客演播廳,深情講述盧德銘英烈事跡。是至今平臺最高最全面介紹英烈事跡的專題宣傳。

做客央視訪談節(jié)目宣講盧德銘英烈事跡
現(xiàn)如今的盧德銘故居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一批批黨員干部、青少年前來參觀學習?!拔覀円尮示硬粌H是‘打卡地’,更是‘精神充電站’。”盧國釗說,他正在挖掘整理盧德銘更多的生平史料,思考更切合青少年的事跡宣講?!白尯⒆觽儚男【椭?,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換來的?!?/p>
新時代的使命:讓紅色故事“活”起來
“傳承不是簡單的復述,而是要讓紅色故事在新時代煥發(fā)生機?!北R國釗認為,講好英烈故事,需要創(chuàng)新形式、貼近時代,需要優(yōu)化壯大講解員隊伍。近年來,他嘗試通過線上宣講、短視頻等方式,讓盧德銘的事跡“觸手可及”?!坝幸淮尉€上宣講,有觀眾留言說‘以前只在影視劇中見過盧德銘的名字,現(xiàn)在才知道他這么年輕就犧牲了’,這讓我覺得很受感觸?!?/p>
此外,盧國釗還積極參與“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與學生們一起排練以盧德銘為題材的情景劇。“當孩子們穿上軍裝,演繹英烈當年的選擇時,他們對‘擔當’‘奉獻’這些詞有了更深的理解。”盧國釗說,看到年輕一代對紅色歷史的認同,他感到無比欣慰。

受聘擔任老兵紅色宣講隊隊長并進行校園宣講
“幺爺爺用生命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作為他的后代,作為“老兵永遠跟黨走,仲權鎮(zhèn)紅色宣講隊”隊長,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份初心傳承下去,讓英烈事跡激勵更多人。”盧國釗表示,未來他將繼續(xù)深耕紅色文化宣講,讓更多人了解盧德銘、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這既是對先烈的告慰,也是對時代的承諾?!?/p>
從天安門觀禮臺到家鄉(xiāng)的紅色教育基地,從奧運火炬手到紅色故事宣講員,盧國釗用行動詮釋著英烈后代的責任與擔當。在他的努力下,“德銘精神”正如一粒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激勵著人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砥礪前行。(自貢市自流井區(qū)融媒體中心:尚永高? 楊天耀)
編輯:胡倩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喻佳
0